⊙本报记者 周宏
往年到了11、12月份,都是各家基金公司奋力为年终排名而战的关键时刻。
今年的形势更加混乱。
来自渠道的消息,至11月份,各基金公司中已有14只新基金同时发行,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其中,指数型基金占据了大部分的位置。目前已经获知的,包括12日开始认购的东吴新经济股票型基金,已经发布发行公告的银河沪深300基金,以及处于募集后期的易方达深证100ETF联接基金和广发中证500基金,还有南方深证成份指数ETF及联接基金、富国沪深300指数基金等。另外,还有多只主动选择的中小盘基金,整体发行之下,银行销售渠道,不分大、中、小都已经塞的满满当当。
持续营销的激烈程度和规模同样让人惊讶。据说,各大银行系基金在各家渠道都已经进入决战状态。有的大行已经将销售规模指标下发到了一线基层,一些公司誓要进入前X名的豪言壮语也是传遍业内,成为当季度基金的最大看点。
不过,让人稍稍有些分心的是,似乎各家主力机构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规模上,对业绩这个事情好像少了一根弦。
比如,业内近期纷纷鼓噪的指数基金的投资机遇。大概的逻辑是,中国经济是个好经济,某某指数是个好指数,最终得出结论是:“买我的,没错!”
不过,不知道投资者有没有算过一笔账。即便是整个市场如某些从业者宣称的那样出色,中国经济是在中长期复苏通道之中,而某某指数代表的成分股也确实是本轮行情的领头指数,那么,申购该指数新基金依然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本轮发行的指数基金,最快也要到1个月以后才能完全投入市场,跟上指数上涨的步伐,这还没算快速建仓的冲击成本。因此,如果看多市场、要分享市场的上涨收益,那么投资者比较明智的做法是买相似指数标的的老基金。
而如果看空市场,则指数基金能够为投资者规避的系统性风险比较有限,更好的方法是买入主动投资的稳健性基金或者重视选股的基金,博一个超额收益的可能。现在申购指数基金的唯一理由是,您看好某个固定时期内市场会探底回升,而投资者也完全有把握该指数基金能够在这个固定时期内完成建仓,抄到市场底部。不知道,想得那么周全的基金投资者有几人?
而对于目前专注冲刺的各家基金公司而言,我们还有个善意提醒,冲刺规模别忘了同时兼顾基金业绩。短期行业里比的可能是规模,长期来说,基金还是在靠业绩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