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行情数据 > 行业分析

公募基金投研人员职业生涯再思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程亮亮
2009年12月14日12:10

  “我是相对幸运的了!”

  国泰基金区位优势基金经理邓时峰在谈及自己的职业生涯之时,如此感叹道。对于基金从业人员而言,能从研究员顺利成长为基金经理,最终成为投资界的大腕者凤毛麟角,需要优秀的功底,当然也需要适当的运气。

  在某证券公司担任行业研究员一年多的时间,顺利跳到基金公司担任研究员,此后邓时峰就开始了长达5年时间的基金公司研究员生涯。幸运的是他从诸多研究员中脱颖而出,被公司选拔担任基金经理助理。两年的基金经理助理工作中,邓时峰已经有幸可以单独管理一只基金。随后他升任为基金经理。

  按照邓时峰的描述,他的成长路径虽然已经花去了8年时间,但是相比很多其他同事而言,他已经十分幸运。的确,在那些脱颖而出的基金经理背后,有着太多的研究人员依旧在从事着这样那样的工作,有些人甚至在那些岗位工作超过十余年。

  这种漫长的等待让很多基金从业人员感到了一点点的“绝望”。于是,基金业界的人才流动几乎仅次于快速消费品行业,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思考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基金人的脑中盘旋。据CBN记者初步统计,截至11月7日,公募基金行业今年共计发生了98起高管变动,而涉及的基金公司更是高达38家,而基金经理的变更更是数不胜数。

  近期监管层对老鼠仓等资本市场违规操作的严查,一方面震慑了违规行为,但另一方面也让很多基金从业人员开始再度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

  公募基金自身体制上的顽疾让个别每天与资本市场打交道的基金从业人员选择了“顶风作案”。已经转投重阳投资的交银施罗德前投资总监李旭利就曾表示,老鼠仓深刻反映出。

  好在如今中国的基金业发展的速度惊人,新基金争先恐后的发行,新的基金公司也在排队等候监管层的批复。因此,有不少公募基金投研人才选择了“此处不重用,必有重用处。”上海某已经租好办公场地就等监管层批复的新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公司在到处挖人,但是整个中国基金业界的人才紧缺让公司在挖人之时的备选人才十分有限。“公司还是希望能在国内寻找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毕竟外方股东派驻的人不是十分了解国内的资本市场。”该人士如此表示。

  显然,国内的基金业人才紧缺已经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程度。但是这并不是每一个基金从业人员都能享受到人才紧缺造就的高溢价。有基金公司研究员私下就告诉记者,“选择去其他公司,如果可以做基金经理倒是好,但是并不是谁都有这么幸运。而加入其他公司再做研究员就同样面临时间等待,而且这个等待的结果是否会如愿,很是痛苦啊!”

  而在邓时峰看来,前面的路还很远。对于未来的打算,他表示,希望自己能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优秀的投资成绩回报投资者。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经说过,基金经理的合适人选应该在40岁左右,只有经历过多年的研究员生涯之后,才能对资本市场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胜任基金经理的职务。邓时峰称,自己能在研究员8年之后就升任基金经理实在是十分幸运,暂时没有换岗的想法。

  值得思考的是,成为基金经理一定是研究员的唯一目标吗?好的研究团队和资深研究员对于基金投资业绩的作用不可小觑,那么基金公司在“明星基金经理”之外,为什么不能培养一些明星“研究员”呢?

  或许,中国的基金从业人员真的是有那么一点点浮躁。然而,人才的紧缺似乎又给了中国基金业从业人员浮躁的理由。在这个悖论困境下,庆幸的是有更多的人才将加入基金队伍中,充实基金团队,也有很大一部分从业者选择在浮躁的环境中坚守。毕竟无论去哪儿,投资业绩都是最重要的指标。

责任编辑:范晓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