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从去年开始就翘首以盼的专户一对多,终于在今年8月底正式放开,但其从诞生到成长却是一波三折。
8月初,证监会下发《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合同内容与格式准则》,专户一对多正式进入产品报批阶段。初始报批时,拥有专户理财资格的基金公司均全力以赴,希望能在产品发行上领先一步。不料,情况突变。银行原本与基金公司商定的从业绩报酬中分成的条款,被证监会否定。随后,银行与证监会陷入僵持。
最终,小银行出于业务发展考虑率先作出让步,使一批专户一对多顺利放行,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拉锯战后,大银行才终于松口,专户一对多产品被大批量放行。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11月,共有33家基金公司的106只产品获得批文。但此时,专户一对多的销售情况已经开始转冷。
根据记者了解的情况,在第一波专户一对多推出时,大基金公司的销售情况还不错,小基金公司则稍显吃力,但在第二波专户一对多销售时,大基金公司也有些吃力。
这从基金公司对专户一对多的宣传情况就可看出来。在这项业务推出以来,就不时传出某家基金公司的专户产品成立的消息。稍加留意便可发现,除了少数募得数亿元资金的专户在成立时会同时披露募集规模外,更多的公司对募集规模缄口不提。
销售陷入僵局,还只是专户一对多推出后面临的第一道难题,更难的问题在于,如何将业绩做好以带动这项业务的良性发展。
专户一对多大多以“获取绝对回报”作为投资亮点,但事实上,相比公募基金,专户一对多的唯一优势在于没有仓位限制,而做好业绩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基金公司专户业绩没有对外公开披露,不过近期关于北京某基金公司专户产品大幅亏损的传言已经满天飞,这对专户一对多后续销售更加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