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司介绍
上海汇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注册资金3000万元人民币,主营业务为企业委托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投资顾问、财务顾问等。汇利一词寓为:汇天下英才,利四海客户。
公司以何震、周小峰先生为主要发起人,何震先生在业内一直被认为是公募基金业的明星基金经理,2005-2007年间其管理的广发基金旗下基金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公司其他股东来自于大型国企、知名券商等,均为原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并长期从事证券投资领域的工作,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
公司以“快乐投资、和谐共赢”为经营理念,立足国内资本市场,以核心团队的专业投资能力为广大客户服务。投资格言: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二、 核心投研人员及投资团队介绍
何震,总经理、投资总监
十五年从业经验,长期担任公募基金经理,拥有多年大规模资金的管理经验,在挖掘优质企业和资产配置方面具备较强能力,从业期间每年都取得出色的投资业绩,并获得大量权威奖项。2008年初,被独立第三方评选为5星级投资能力最出色基金经理。
何震先生主要工作经历:
1999年——2002年,广发证券上海总部任研究员
2002年——2003年8月,参与广发基金管理公司筹备
2003年12月——2004年6月,任广发聚富基金基金经理助理
2004年6月——2006年5月,任广发稳健增长基金经理
2006年5月——2007年3月,任广发稳健增长基金经理和广发策略优选基金经理
2007年3月——2008年2月,任广发策略优选基金经理
何震先生主要投资业绩:
2004年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基金获得“21世纪经济报道最佳新秀奖”;
2005年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基金取得17%的回报,列当年所有开放式基金第一名,获得:
美国晨星大奖(国际最权威基金评级奖项)
中国证券报金牛奖(中国最权威基金评级奖项)
证券时报最佳基金奖
新浪网最佳基金经理奖
21世纪经济报道最佳基金奖
大众证券报2005年度状元奖
2006年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列当年平衡型基金的第二名,获得:
美国理柏二年期最佳人民币平衡混合型基金
美国晨星平衡型大奖提名
上海证券报最佳基金经理奖
2007年管理的广发策略优选取得145%的回报,获得:
中国证券报金牛奖
证券时报最佳基金奖
南方日报集团最具公信力奖
周小峰,董事,副总经理
十四年投资经历,十一年从业经验。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证券期货学院,是国内第一届科班出生的证券投资专业毕业生,(该届毕业生被誉为“黄浦一期”)。
自1998年至2008年,历任上海实业集团全资资本运作平台——上海星河数码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投资部经理、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2008年3月与何震先生一起作为主要股东发起成立上海汇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周小峰先生主要投资业绩:
具有丰富的证券投资经验,市场感觉敏锐,对于行业趋势性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前瞻性,长期管理规模达10-20亿,其管理的资产无论在熊市和牛市中都获得优秀业绩,2005-2007年年度收益率分别为27%、138%、193%。
侯逸,研究部副经理
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曾服务于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拥有十一年证券行业从业经验。目前主要从事生物医药和化工领域的上市公司研究。
邬炜,研究员
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目前主要从事消费服务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上市公司研究。
蔡其佳,研究员
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理学博士。目前主要从事新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研究。
张琨,研究员
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目前主要从事机械和装备制造领域的上市公司研究。
顾海宁,研究员
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目前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和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研究。
三、 宣传logo及图片
汇利资产
四、 投资理念
我们认为:研究创造价值,我们的长处在于自下而上的挖掘个股,投资管理的超额收益来自对信息的有效处理和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深刻把握。此外我们重视投资纪律,专注于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钱,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证券市场中减少失误、开拓盈利空间。我们的目标是做一家专注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专业且能持续稳定赚钱的理财机构。
在现阶段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侧重于自下而上的选择个股,更为青睐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优秀的管理团队、前景较为广阔的成长型企业,另外,对于陷入短暂困境并有能力较快复苏的公司,我们也予以关注。
在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努力打造一支以价值为导向、能够准确把握宏观、重点行业和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的优秀研究队伍,使其成为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
五、 下阶段投资策略
市场从2008年的最低点1664点涨到目前的3200点,升幅较大,估值水平已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绝大部分公司都很贵。继续持有这些公司的唯一理由就是看好中国企业在未来保持良好的成长性、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作用,这种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有望成为现实。
从未来一两年来看,随着CPI转正,通胀的预期逐步变强,政府的货币政策将越来越体现外松内紧的特征。随着经济复苏领域的扩大,大量产业资本将离开短期逐利的资本市场而回到产业投资循环中,投机资本的减少将使市场呈现较长时间波澜不惊的场面,也有可能因短期利空而出现几次幅度不大的调整。
鉴于估值并不便宜,我们将减持前期因哥本哈根会议等因素短期内积累较多涨幅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类股票,但在未来仍将对该领域的公司予以高度关注。
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对扩大内需、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的政策意图。消费将从很大程度上取代投资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国的泛消费类企业,包括医药、零售、服务等行业的公司,将面临良好的历史性成长机遇。我们对其中优秀的消费垄断型企业抱有很大兴趣。
临近年底,市场的投资热情有所降低,我们将顺势而为、减少部分估值较高的股票,等待明年更好的时机买入更多的优质股。鉴于对经济前景的看好,我们调整的幅度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