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证券报》和汤森路透理柏共同推出的QFII基金月报显示,去年11月份QFIIA股基金有遭遇外资减持迹象,而且相关QFII也认为,中国市场向上幅度已经有限,且上涨速度也不可能太快。
个别基金被净赎回近一半
据汤森路透理柏的数据,去年1
1月27只纳入统计的QFII中国A股基金的总资产规模初值较10月修正后终值仅增加3.14%,至119.47亿美元。而同期QFII净值平均增幅达4.6%,显然,QFII中国A股基金已经开始遭遇外资减持。当月遭遇赎回幅度较大的QFII基金为在韩国注册销售的保德信中国大陆基金,净赎回49.93%。同时,QFII中国A股基金的仓位也在下降。统计显示,去年10月份,QFII基金的仓位就全面下跌。其中,摩根大通先锋基金的仓位一路从2009年8月份的102%降至98%左右。日系QFII基金去年10月份的仓位也由前一个月的99%下降至98.2%。申万蓝泽系列基金的仓位平均开始下跌,整体的策略都在转向平稳。QFII仓位下降的原因与当时对政策调控的预期有关。荷银ING中国A股基金就认为,尽管短期内,中国A股振荡向上的概率仍然较大,但预计幅度已经不会太多,而速度也不可能太快。
本周起中国央行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让QFII对中国政策退出的担忧加大。巴克莱资本的人士就表示,随着CPI通胀上升并在2010年年中前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基准利率将出现上调。
另外,QFII对于中国市场在2010年的估值优势也比较认同,一般认为,18倍左右的估值是适宜的。
行业配置进一步偏向消费
对政策退出,金融地产相对更敏感,消费类则受影响较为有限。QFII在行业配置上也早早偏向消费类。深交所近期发布的深市各类投资者交易统计显示,去年11月份QFII买入食品饮料、造纸印刷行业的力度明显增加,在信息技术和批发零售方面买入的比例也大于卖出的比例。而在金属非金属、金融保险、房地产方面卖出比例都大于买入比例。
不过,据了解,QFII也不是铁板一块,不同的QFII对A股的判断相差较大。比如,日系和美系QFII对金融股的配置仍较高,但欧系基金则明显降低了银行股的配置。但深交所对去年11月份的交易统计显示,QFII对房地产、机械设备和金融非金属的持仓比例仍不低。
在QFII基金月报中,一些QFII基金表示,在行业配置上,相对看好金融类、医药和消费物品;在板块方面,看好确定性增长品种、低估值品种,以及通胀受益品种;此外也积极关注出口增速反弹、低碳经济、3G和农业等主题性投资机会的总体行业配置策略。日兴黄河基金则增加了制药股以及有色金属股的配置比重。
从重仓个股上看,QFII基金的组合中仍以“大白马”股为主,如AMP中国成长基金的前六大股票是万科A、格力电器、山东黄金、工商银行、中信证券、贵州茅台,ING的重仓股则是中信证券、金地集团、格力电器、兴业银行、中国平安、民生银行、海螺水泥等。但也有部分基金信奉“小而美”的投资策略,比如飞亚达、深天马、北海港等个股中都有QFII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