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级总裁”高良玉:南方基金该动作
理财周报为什么要推出“战略会见厅”呢?因为我们迫切地想知道,以及中国投资人想知道,目前管理着3.1万亿的机构投资者在怎样思考目标和战略,他们在怎样构造与目标相适应的配置。
一切都变了。特别是在华尔街已经不成为偶像的时候。特别是金融危机把中国市场推到前台的时候。
这个时候,中国必须有想法。机构投资者必须有想法。因为他们是中国金融力量中的力量。
这已不是过去10年的形势了。那么,关于未来10年,他们又在想什么和做些什么?
这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的野心、能力、宽度,决定着中国基金行业的野心、能力和宽度。
理财周报“战略会见厅”第一个推出的是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因为他是中国基金业最早的一批人之一,他管理的南方基金是12年一直处于第一阵营的公司,他创造和创新了无数的第一。
另外,他也是面对新的10年,勇敢地反思、总结,而且主动去改动作的人。接下来,我们会一个一个地把这些重量级人物的想法和做法告诉你,包括范勇宏、肖风、叶俊英、赵学军、邓召明等所有基金的总经理。
这就是“战略会见厅”的出发点。
我和高良玉并不熟稔,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见过,匆匆太匆匆。除了浓重的乡音,谈不上深的印象。
至今还记得一个比较清楚的对话是2008年中,当时许小松等干将去职南方。我也忍不住给高打了电话。
“人家要求进步,要去当总经理;只能放人了。”
听的出来,高幽默风趣背后的无奈。
这之前和之后,是王立新、是邓召明、是陆金海、是李旭利、是王宏远……个个都是投资界的枭雄。
每个人离开南方都带走一片天空。
高良玉偏偏不服输,他不管人家的质疑,为何走出去这么多总经理,非要固执的说,“南方走出去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人辞我,一种是我辞人”。
有人说老高自信又自负,与他早年得志有关。他自己在评价自己性格时也说,我个性比较要强。
他的一位老部下说,如果单打独斗,在基金业的千军万马中,老高一定是第一名,无人匹敌。
2009年11月4日上午9点30分,理财周报走进南方,战略会见高良玉。我们的文字从老高的性格开始。
厉兵秣马,向大师杯赛进军
打高尔夫,80杆是业余水平,而70杆就是专业水平,60杆就是大师级水平,为了实现质的飞跃我们只有调整习惯动作;在全球资产管理界,我们要想使南方不但成为专业级,更要成为大师级选手,就必须对旧有管理模式进行变革。
理财周报:一位上海基金公司的总裁在评价前五大基金公司老总时说,你们的共性是具有进攻性。我想这一点在你身上有很明显的烙印。从1998年筹建南方基金至今,历经十余载,你的性格会不会有些变化?
高良玉:有人评价五大基金公司总经理性格上都比较敢作敢为,这一点我不否认。基金公司的治理结构是给外界形成这种印象的深层原因,目前几家大的基金公司基本上都采用了总经理负责制的经营决策方式,这就决定了总经理在公司发展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作为经营管理者,每天会从公司内外部听取大量的信息和建议,尽管这些声音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但我们最后能做出的决策只有一种。同时总经理必须对决策产生的效果负责,即使采纳的建议产生的效果比预期差,也不能归咎于提建议的人,毕竟决策是我们制定的,因此我们必须敢于担当。
南方基金一直追求卓越,努力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的,这一点始终没有变。如果说南方有一些变化,可能在一些管理方法、人员和组织管理上做了一些调整。
理财周报:假如我们以高尔夫球为例,如果高尔夫打到第二杆,可以用3号木攻,50%概率上果岭,但果岭旁边障碍很多;如果保守点,3杆上会非常稳,这种时候,如果你是球手,你会采取什么方式?
高良玉:每个决策都面对着收益和风险的权衡,随着经验和心态的成熟,这个权衡的过程可能会发生变化,打球也是这样。对于性格比较激进的人,刚学打球的时候往往会直接攻;刚管理公司的时候,也容易更倾向选择进攻。当然,有些性格保守的人即使在刚开始学球时也会偏保守些。
假如我是球手,我基本上不会不顾一切的进攻,更多的会考虑胜算的把握和失误的成本。有些时候打球感觉运气好,手风顺,可以抓鸟和老鹰,但也经常遇到下水或下沙,以致连PAR都打不到。不管遇到哪种情况,我想我都会总结,为什么要攻,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如果把握不太大,可能就不攻了。管理公司时间越来越长,盲目进攻的冲动就少了。
理财周报:大概多少的成功概率范围内,你会选择攻?
高良玉: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胜算的把握和失误的成本的权衡。一方面,从成功率上看,现在超过50%的胜算,我会选择进攻,而刚开始打球有20%的把握,可能就要攻了,现在比以前更稳健些。
另一方面,从失误的成本也就是障碍的伤害程度上看,如果前面是水,由于下水的要罚杆,仅有50%的把握我可能就不攻了;如果是沙,即使攻不上,影响也不大,哪怕比50%的胜算低一些,我能有应对解决的办法时,我还是会攻的。
理财周报:这也是你管理南方的逻辑吗?
高良玉:这和我们经营公司时的道理大致是相通的,决策前要充分估计成功的把握,以及效果不理想时的解决预案,留有余地。刚进入这个新行业时冲劲很足,创新尝试了很多新东西,但随着经验的积累,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万变不离其宗,核心是要做好风险和收益的评估。
比如,我们公司的投资理念也是沿着这个思路不断完善的。优秀的投资管理人应该是能够为持有人创造持续稳定的良好业绩,我们研究了基金行业的发展规律,长期来看,投资中少犯错、防范下行风险是最大化投资者利益的最重要因素,这对持有人的长期增值要比某一年或短期内的高排名更加重要。
理财周报:还想问一个问题,如果对自己每个预期都能判断准确的话,是不是缺少了对未知条件的一种冲动、挑战带来的另外机会呢?
高良玉:以打球为例,我是不满足于一直打80杆的水平的,为什么不能打70杆甚至60杆呢?80杆是业余水平,而70杆就是专业水平,60杆就是大师级水平。如果打球的成绩长期没有突破,就必须改打球的习惯动作才能有质的飞跃,这时我就会留心学习专业杂志上介绍的动作,并开始实践。
在公司管理上也有这方面的特点,比如南方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时,从没有坐井观天,而是常常会想如何使公司更上一层楼。不夸张地说,国内基金公司发展时间尚短,与国际领先机构比起来,我们冷静地认识到自己还是业余组的选手。在全球资产管理界,我们要想使南方不但成为专业级,更要成为大师级选手,就必须对旧有管理模式进行变革。通过和国外先进公司的广泛交流,我们发现更好的管理模式和更成熟的经验,就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借鉴。
不论是打球还是管理公司,这些尝试性的调整、调动作短期内可能都会影响你的成绩,但调整好了,会有一个显著提高,并稳定在一个更高层次上。
理财周报:高总,我还是想问,你个人怎么评价你的性格?
高良玉:我的性格是比较主动性、敢作敢为。
蓄势待发,南方基金调动作的能量将于2010年释放
目前调动作最大、着手最早的是投研体系,包括投资理念的完善,基金经理的筛选、考核,投研新人的培养等,目前已经初见成效。2010年南方基金的表现值得期待。
理财周报:南方目前的形势,是不是也处于调动作的阶段,为未来的储备、战略和目标铺垫?
高良玉:我们是在这样做。纵观基金行业成熟国家的发展经验,人均GDP4000美元左右的时候是基金行业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一两年中国正处于人均GDP迈过4000美元大关的关键时点,中国基金行业也将迎来发展的主升浪。这轮发展将使得行业内以前的差距变得微不足道,因此我们必须在起跑的枪声响起前练好内功,努力把握好历史的机遇。
为此,我们从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总结改善:包括投资该怎么做,营销怎么做,人员该怎么培养,队伍怎么发展,以及激励、考核制度的完善等等。目前调动作最大、着手最早的是投研体系,包括投资理念的完善,基金经理的筛选、考核,投研新人的培养等,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理财周报:南方基金的整体运行,与你的预期、公司目标和公司架构适配能力如何?
高良玉:坦率讲,缺乏优秀管理人员是基金行业遇到的发展瓶颈。人才是基金公司最宝贵的资源,发展12年来南方培养并积淀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他们中的佼佼者提拔到了管理岗位上,但从过硬的专业人才转型为优秀的管理人才是需要时间的。从公司层面来说,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关键还是要靠中层管理者的日常管理来实现,公司的一些想法,有时候落实效果不明显,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偏差。
公司正常的人员岗位变动是为了更好的配置人力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更大的合力。但有些时候却被部分媒体误解为人才动荡并大肆渲染,其实南方基金走的人,和同行业比并不多,但是到其他公司当高管、影响比较大的多,容易引起媒体关注。再有,一部分人是转型调整岗位,并非离职,媒体在没有弄清楚的情况下错误报道。而真正离开公司的人也有两种,一种是个人提出辞职,还有一种是不适合公司发展,公司解聘,这样的人离开反而有利于公司发展。
理财周报:调整过程需要多长?
高良玉:2009年投研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团队调整、制度完善已经基本完成。2010年南方基金的表现值得期待。
理财周报:产生能量的时间?
高良玉:这些改变估计2010年中期就会在各业务条线上体现效果。事实上,我们投资研究的调整工作着手最早,从2009年2季度起投资业绩就已经大幅提高。
理财周报:高总,做基金公司,你的野心有多大?
高良玉:南方始终以“做投资者敬重的理财专家”作为公司发展的宗旨。具体来说,我们要把投资业绩做得非常优秀,业务相对比较全面,培养高素质的、行业一流的队伍。至于公司规模做多大,是上述多因素以及市场机遇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理财周报:南方是不是也为调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高良玉:调整过程中付出代价是难免的,客观的讲,南方整体的基金业绩尚可,但缺少一两只短期排名很突出的基金,在目前相对短视化的宣传氛围下,对我们是不利的。现在所有的调整都是按既定方针按部就班开展的,调整带来的改进已经初露端倪,这次调整为以后的发展会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这就像打球一样,调动作期间成绩暂时从80杆下滑到100杆并不可怕,只要调整后的水平稳定在70杆甚至60杆,还是值得的。
理财周报:你如何看待基金公司的治理机构?
高良玉:我们都知道,基金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人才是基金公司最宝贵的资产。但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在基金公司现实的运作中,治理结构使资本往往凌驾于人才之上,难以体现人的作用。不少成名的基金经理转投私募,背后一个重要的逻辑推力就是私募基金相对灵活的股权安排和分红机制。
基金行业竞争激烈,压力很大,管理层和员工付出了很多。你也应该注意到了,前一段时间基金行业好几个人突然离世,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员工的工作压力、竞争压力太大。更加以人为本的治理结构可以推动行业更好的发展。
理财周报:有一种观点认为,基金行业已经获得了应有的待遇,基金行业近年来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市场和制度,基金经理有高估个人能力的嫌疑。
高良玉:任何一个行业的薪酬都是是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一个岗位收入水平的高低不能简单的看绝对数,而要看在同行业中的相对位置。受益于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从业人员得到了应有的待遇,但与之相应的,管理团队和员工其实是付出了很多。眼下经常被大家热议的优秀公募人才出走到私募的现象,就反映了一个相对收入的问题,公募基金受社会关注度高,工作压力更大,而在薪酬体制上相对私募又没有太大竞争力。这样对公募基金行业的长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期创业、创造品牌的热情可能会慢慢平静下来。今后的发展是要给团队、员工更大的空间。公募基金是为最广大普通投资者服务的,私募产品门槛较高,是为富裕人群服务的,如果现有制度变不了,公募从业的性价比低于私募,就会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长期看就是损害了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利益,补贴了少数高端投资者。
正本清源,用长期稳定回报打造投资者敬重的理财专家
基金行业要返璞归真,简单说是要回归本质的自然状态,即把基金作为日常理财的必需品,使得基金公司在投资管理中进行真正的长期投资,使基金成为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产品。
理财周报:你是这个行业的亲历者,怎么看待当下的基金行业?
高良玉:我们年轻的基金行业前途无限光明,但目前行业中难免存在一些短期的功利性行为,这对投资人利益和行业发展都比较不利。
比如,有些投资人还停留在炒基金的阶段,所以会经常关注基金短期波动,关注市场波动。从统计数据看,快进快出的炒基金的持有人整体上没能获得超额收益,算上申购赎回和管理费用,实际上更是得不偿失。
理财周报:基金公司如何才能成熟?
高良玉:简而言之就是要尊重契约精神。通过契约来规范行为,做到有契约可依、有契约必依,比如,我们的产品契约还有待完善,要向投资者清晰展现出不同产品的不同收益特征,力争使不同产品满足不同的投资需求。我们经常谈到的基金投资风格漂移,实际上就是产品特征不清晰,投资中没有严格遵照契约要求。
基金行业要返璞归真,简单说是要回归本质的自然状态,所谓的自然状态,即把基金作为日常理财的必需品,使得基金公司在投资管理中进行真正的长期投资,使基金成为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产品。比如在欧美等发达市场,养老金投资是必需的,早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投资回报的着眼点是长期的。
理财周报:南方基金的底线是什么?
高良玉:南方基金的底线,从公司来说,首先我们坚持诚信为本,对投资人言行合一,不做欺骗、误导他们的事情;其次我们着力打造业内顶尖的团队,要具有能够胜任管理大规模资金的能力,同时要面向未来、面向国际化,适应高速发展的业务需求,具有管理海内外各类资产的能力;最后,我们还要做好对投资人的增值服务,除了业绩回报外,我们努力做好沟通、咨询工作,成为投资者值得信赖的理财顾问,回归行业的本质。
理财周报:南方基金如何回到行业本质?
高良玉:目前我们的行业有些喧闹,有些公司会为短期个别基金的良好业绩大力宣传,实际上这对投资者是不负责任的,也不利于行业发展。中国基金业的工作节奏和要求比任何其他国家都高,短视的宣传加剧了公募基金的排名压力,照这样下去,业绩好的基金经理以出走为解脱,更何谈长期稳定的回报。优秀人才的流失,使行业成为练兵场,最终损害的是投资人利益。
南方桃李满天下
八大精英各挑大梁
理财周报副主编 汪恭彬/文
南方基金是获准运营的第一家基金公司,发行了第一只基金,第一只QDII……是首批拥有全牌照的基金公司。
从它的履历看,在经过短暂的1998~1999年的熊双文主政时代后,南方随即在高良玉领导下步入辉煌。
老高敢于起用新人。1999年,时年26岁的王宏远开始出任基金天元的基金经理,并代理投资总监;次年初,李旭利出任基金经理。
至2005年,一直是南方稳定发展阶段。这段时间南方整体业绩领先,规模排名稳居业内第一。
2005年底投资总监李旭利、研究总监蒋彤为代表的核心投研人物的离职。
投研核心人物去职后,2007年南方又爆发了一次市场核心团队的集体离职,其中包括分管市场的副总许小松、分管年金业务的邓召明、渠道部总监曹毅、负责产品设计的王瑞琨、负责客户服务的王世伟及负责内勤的苏波等相继去职。
不愧是南方,即便如老高所说,一些人,一些事,离开南方,并非远去的人无情,也有可能是南方的无意。
但这又怎么说呢?从南方走出,除了上文的许小松、邓召明、李旭利、陈继武,他们都是公募或私募的掌门人,另有初创时的王立新、马志刚、陆金海和陈礼华,他们已分别是银华、天同(离任)、宝盈和长盛的总经理。
高良玉和南方的8大金刚又该如何自处呢?
有人说,不管怎样,老高往那里一坐,他还是我们的老板;是啊,老高的义气、敢作敢为,诚如他自己所说的,本质没有变化;
但多年风霜磨砺,老高的过度自信还是减了许多,接近他的人说,老高也开始反思南方的工作方式方法、管理文化。因而2009年成为南方的调动作年。
把罗宾逊•杰夫斯的诗句送给老高和南方:
“借给我从前
那岩石般坚强的力量,
我将送还你
飞向未来的翅膀。”
愿南方还是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