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四季末,基金尚可投资股票的资金规模为1006亿元,比去年三季度末的1793亿元减少了787亿元。分析人士认为,股市波动有其自身规律,基金行为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不能简单地把基金仓位看成是股市反向指标。
随着基金公司2009年四季报披露的结束,基金未来可投资股市的资金规模也浮出水面。本报统计显示,公布四季报的352只偏股基金(指数基金除外)继续保持偏高仓位,至去年四季末,基金尚可投资股票的资金规模为1006亿元,比去年三季度末的1793亿元减少了787亿元。
可入市资金锐减近800亿
本报对352只偏股基金的最大可入市资金统计,是用去年底基金最大可持有股票市值,减去去年底实际持有股票市值计算出来的,准确评估了每只偏股基金的可入市资金量。
据悉,在公布四季报的偏股基金中,可入市资金量20亿元以上的仅有4只基金,分别为国泰中小盘、农银价值、华夏增长和南方隆元,对应的可入市资金规模为26.79亿元、22.46亿元、20.25亿元和20.14亿元。前两只基金分别成立于2009年10月和9月,仍然处在建仓期而可入市资金规模较大;后两只基金去年年底股票仓位约在65%,其最高仓位可达95%,基金规模也接近70亿元,因此有超过20亿元可入市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巨型主动型基金可入市资金较少。规模最大的易方达价值成长尽管有325亿元的规模,但由于去年年底股票仓位达93.61%,实际可入市资金只有4.53亿元;资产规模263亿元的中邮成长,去年年底股票仓位达94.72%,实际可入市资金只有区区1.62亿元。
业内专家分析,老基金可入市资金大幅减少,再加上今年年初近300亿元的老基金分红,基金的资金面十分紧张。今年开年前三周股市出现下跌,特别是蓝筹股表现较差,和基金资金面紧张有一定的关系。
股市短期震荡概率大
基金资金面与股市涨跌到底有多大关系呢?记者分析近几年基金仓位变动与股市波动可以发现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每当基金仓位创历史或阶段新高,手中缺乏“子弹”之后,股市在短期内往往会陷入震荡,但长期来看,基金并无力改变市场的趋势。
在2009年之前,股票基金仓位的顶点发生在2006年的四季末,由于当季度沪指暴涨52.67%,股票基金创出了85.16%的历史最高持仓水平,紧接着的2007年1月和2月份,大盘在3000点大关面前陷入震荡,并爆发了“2.27”暴跌行情。但随后的3月份开始,大盘开始大幅上涨。
到2007年三季末,股票基金仓位创出阶段新高,基金手中现金奇缺,“中字头”的大盘股涨不动了,大盘在10月份冲高6142点后回落,并爆发黑色11月行情。但12月股市有大幅反弹,2008年股市的系统性下跌显然和基金有没有钱没太大关系。当时基金仓位节节败退,到2008年底基金仓位达到了新低,只有六成多。当时基金账上持有的银行存款及清算备付金为1478亿元。
进入2009年之后,股市出现超预期上涨,基金仓位随之也快速上升,到二季度末时创出历史新高,基金手中的现金资产只有1495亿元,占净值的比例仅为8.75%,大盘于8月份暴跌超过20%;三季末基金仓位有所下降,现金资产增加到2011亿元,占净值的比例大幅上升到12.35%,四季度股市震荡上行,基金仓位却于四季末创出历史新高,基金账面上的现金资产下降到1478亿元,其占基金净值的比例只有7.97%,为历史最低水平。随后,今年以来股市再次陷入震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