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重阳投资负责人表示,将在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一些行业里寻找有竞争力的公司,消费类内需型的公司或直接受益于此的制造业企业是重点考察对象。
春寒料峭,但新一轮券商股抛售风潮不断升温。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月份,共有沪上4家券商共计超过4亿股
股权,先后出现在有关产权交易所或拍卖行出售。
这四家券商股权被出售的原因各异,其中或涉及为其上市扫清道路,或因遵循央企主辅分离有关规定。
但令人费解的是,上述四家券商中,除申银万国、东方证券和德邦证券外,以63.38亿元净利润稳坐2009年券商盈利榜冠军宝座的国泰君安证券也赫然在列。
而选择抛售它的并非央企,也并非涉及其上市路程中的阻碍,而是2009年因
招商证券上市获得“最牛私募”之称的上海重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重阳投资)。
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下称上海联交所)的交易信息显示,此次重阳投资挂牌转让的标的为国泰君安证券0.2128%股权(1000万股),起拍价1.32亿元,折合每股13.2元,挂牌交易期限为2月25日至3月25日。
连续出售缘于资产配置
实际上,这已非重阳投资首次挂牌转让国泰君安的有关股权,两个月之前的2009年12月7日,重阳投资在上海联交所挂牌转让国泰君安1000万股。斯时,其转让的起拍价为13元/股。
重阳投资缘何再度转让国泰君安股权?此次转让完毕后,其将如何处置剩下的5000万股国泰君安股权?
“此次出售国泰君安股权的原因仍与上次一致。”3月2日,重阳投资有关负责人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去年12月,重阳投资首次挂牌转让国泰君安股权时,重阳投资上述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之所以转让国泰君安的部分股权,完全是出于对其资产配置的考虑。
但对于此番仅两个月后的再度挂牌转让,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其转让的目的仍在于国泰君安达标“一参一控”近期难有突破,使其上市之日遥遥无期,故重阳投资抛售其股权并不意外。
“我们再次重申,此次拍卖国泰君安的部分股权并不意味我们对券商行业前景的投资态度有任何改变,与所谓的国泰君安难以解决"一参一控"的历史遗留问题难以上市也没有任何关系。”上述重阳投资负责人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拍卖国泰君安部分股权是出于对投资的配置合理化的考虑。”
首次叫卖差强人意
种种迹象似乎表明,重阳投资此次转让的1000万股国泰君安股份更像两个月前就已规划好。
斯时,重阳投资首次转让国泰君安1000万股,其有关负责人士便向记者坦言,有可能继续转让国泰君安的剩余股权。“如果此次股权转让的价格能超过其心理预期,则可能继续抛售。”
“实际上,重阳投资2009年底转让国泰君安的股权价格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据一位接近于当时转让交易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2009年12月7日,重阳投资在上海联交所挂牌转让国泰君安1000万股最终仅以其起拍价13元/股成交,而此前1个多月,
航天机电所持的国泰君安500万股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12元/股挂牌,经数次叫价,成交价达15.2元/股,若按此价格计算,重阳投资所持股权少卖了2.2元/股。核心提示:重阳投资负责人表示,将在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一些行业里寻找有竞争力的公司,消费类内需型的公司或直接受益于此的制造业企业是重点考察对象。
“当时,重阳投资将1000万股分别打包成两个拍卖标的,每个标的包含500万股,但拍卖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报名参加拍卖的仅两家公司,而且都不抬价,最终以起拍价各得一股权包成交。”上述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成交价只能说差强人意。”上述重阳投资有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其转让1000万股国泰君安的股权时,则采取提高起拍价至13.2元/股,并将1000万股标整体打包拍卖的做法。
考察内需、期待低碳 “目前,我们投资的标的中,券商股的投资比例过大,仅招商证券和国泰君安两家所持的股权市值已近60亿元,如此配置在当前以防御为主的市场投资环境下,不利于风险控制。”上述重阳投资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对证券业盈利颇为看好,但作为一家努力推进“阳光化”进程、处于成熟期的投资公司而言,与早期风格相比,则要有所转变,对于成熟的投资者来说,“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此外,此次国泰君安股权转让完毕后,则不太可能继续挂牌转让其股权。”该重阳投资负责人士告诉记者,“无论从哪方面看,国泰君安都很优质,这与其上市与否并无关系,因为其每年的分红都非常可观。”
日前公布的57家非上市券商2009年未经审计财报显示,国泰君安2009年净利润同比增幅仅2.2%,但其以63.38亿元净利润再度摘得“盈利榜”桂冠,第二名
广发证券的净利润仅46.9亿元。
重阳投资首次拍卖国泰君安股权前,重阳投资共持有约7000万股,如果此次转让成功,重阳投资仍持有5000万股,约占其总股本的1.06%。
“我们将以分散原则,投资对未来看好的其他行业。”上述重阳投资负责人坦言,“大方向已确立,我们将在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一些行业里寻找有竞争力的公司,消费类内需型的公司或直接受益于此的制造业企业是重点考察对象,另外,有业绩支持的符合低碳发展方向的公司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