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了太多的心愿,流星才会跌得那么重;背负了太多的期待,新基金才会跌得那么惨。带着诸如“6个月建仓期”、“五星基金经理”等等美妙的营销语言,新基金顶着光环开始发售。站在1元的净值起跑线上,投资者期待着一条完美的上升曲线。事实上,不少新基金没有把握好建仓节奏,让投资者大呼后悔!我所经历的,就有好几个真实故事。
2008年春天,一家成立不久的基金公司里,仿佛空气中都充满着喜悦。这是因为,经过了半年时间的准备,公司第一只新基金就要发行了。公司上上下下,如同期待孩子临盆的家人一样,里里外外忙乎着,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这个“新生命”的诞生。
阳春三月,新基金如期发行。公司领导饱含深情地告诉投资者,这是公司的第一只基金,它是公司的牌子,无论如何要把业绩做上去!接下来,隆重推出基金经理,一位业绩显赫的“五星基金经理”。基金经理信心满满地介绍公司在投研方面的优势和未来的投资策略。公司特别强调,尽管大盘已经从6000点跌到4000点,但新基金有6个月的建仓期,完全可以灵活控制仓位,进退自如。
公司有做好业绩的强烈动力,基金经理有完美的履历,新基金还有半年的建仓期。头脑一热,我就认购了2万份,还推荐熟人朋友认购。后来我得知,公司员工也大量参与了认购,股东公司的员工也参与了认购。
四月份,承载着沉甸甸的希望,新基金成立了。
2008年4月24日,市场千呼万唤的印花税下调,大盘高开8%,收盘大涨9.29%,创12年来最大单日涨幅。对新基金而言,这无疑是一份幸运的厚礼,基金净值节节攀升。
然而,投资者万万没有想到,基金净值在短暂地位于1元之上后,5月汶川地震,市场信心低落,基金净值开始一路下跌,6月底跌破8角;8月底,跌破7角……
在基金贴吧里,投资者骂声如潮;公司上下,都捏了把汗。
不难想象,此刻基金经理承受了多么巨大的压力。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净值上涨,可他即便使出浑身解数,却也敌不过2008年汹涌的下跌浪潮。较高的仓位,让基金净值快速下跌。到了10月30日,基金净值已经临近5角。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就是这样一只具有众多优势的基金,竟然那么快就缩水一半!我无颜面对亲戚朋友,甚至比自己亏钱还难受。听说,在公司内部,员工都是新基金的持有人,每个人看到基金经理,眼睛似乎都在放箭。
基金净值自跌入1元以后,再也没有回到发行净值。
一年之后的某天,基金经理黯然离开公司。
英雄败走麦城,充满悲凉。
后来,我了解了这只基金运作的一些过程。4月24日之后,基金经理认为印花税下调是重大利好,所以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将股票仓位提高70%左右。可到了2008年6月10日,一根7%的跳空大阴线的出现,基本标志了行情的终结。基金经理一味做多,减仓不迅速,再怎么挣扎,也难以抵挡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新基金固然有6个月的建仓期,但要把握好建仓节奏,实非易事。
某业绩突出的基金公司在2009年3月成立了新基金,可2009年的回报还不到10%,与同门基金有天壤之别。一问原因,年初的时候太谨慎,迟迟不敢建仓,眼看着A股越涨越高,更是不敢建仓,白白错过了行情。
还有一家今年的黑马基金公司,去年7月成立了新基金,成立之时大盘在3000点,基金经理一直谨慎。可眼看着涨到了3400点,持有基金的机构纷纷来电:为什么基金不涨?无奈之下,基金经理开始加仓,随即就遭遇了从3478点到2785点的调整(上证综指)。基金净值惨不忍睹……
看来,买基金还是要成熟稳定的好,别太在意新基金美丽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