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沪深股市仍未选择方向,继续沿着震荡的轨道运行,但震幅有所缩窄。尽管“两会”并未促使A股市场及早选择方向,但不少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表示,会根据“两会”期间出台的政策进行投资结构调整,紧抓经济结构转型的受益企业。
新基建仓谨慎
自2月以来,沪深股市震荡的格局已持续了1个多月,基金长期看多的信心依然坚定,只是其近期谨慎的态度依然没有改变。
沪深交易所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本周沪深股市共有12只个股中出现了机构席位的身影,且大多出现在卖方排行榜上。其中,宝光股份、长电科技等热门股多次有机构席位现身。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本周涉及手机支付概念的东信和平等热门股则是有3家机构席位选择了卖出。证通电子、海特高新、诺普信等个股,机构席位也都仅现身于卖方席位。
与此同时,自2010年以来,新基金发行维持高速,其入市的脚步却显得迟缓。统计数据显示,工银瑞信中小盘成长自2月10日成立至今已有1个月时间,截至昨日该基金的单位净值为1.004元,周净值波动幅度甚小。同期成立的中银蓝筹精选,也采取了谨慎建仓的策略,从该基金的净值走势图来看,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保持不动。
经济结构转型成主旋律
记者发现,紧抓经济结构转型的受益企业已成为基金投资的主要思路。部分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纷纷表示,会根据“两会”期间出台的政策进行投资结构调整,经济转型、民生等方面都是关注的重点。
上海某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表示,低碳、新技术等经济结构转型的行业都会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大成基金此前就认为,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消费和技术创新是未来的两大投资主题,低碳、消费及医疗保健板块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最大的受益者。
海富通基金则认为,本周市场小幅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下调一段时间后的自身上升动力,且本周也不缺乏相应的刺激热点;但市场在相当长一段的时间内一直维持着窄幅震荡格局,在历史上也相当罕见。海富通指出,这是因为通胀预期造成了投资者对紧缩政策的担忧。而从投资方向来看,得到政策进一步扶持和鼓励的制造业、新能源和高科技行业值得关注。
不过汇丰晋信则认为,近期市场两相牵制的均衡存在被打破的可能。原因有二:首先,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可能吸引外围游资关注,缓解资金供给的部分压力;其次,相较于年初的流动性收紧力度,政府近期可能会采取相对温和的手段来防止经济增长遭遇打压,一系列调整结构的措施可能会给资本市场带来一定的投资机会。因此,近期的市场活跃程度可能会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