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合纵连横本是基金常态,在告别庄股横行的年代,同一派系机构资金之间的抱团而战,互为犄角也颇为普遍。
但其中弊端也逐渐显现——既有某一家基金垒砌起来的“堰塞湖”股价高悬,又有机构资金整齐划一地“换防”,新来者被“请君入瓮”。
而对于某些规模不大的基金来说,集中优势兵力,“围猎”个股,既有一战成名的可能,又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虞。
此外,同系基金互相抬轿,甚至数只基金众人拾柴,打造某只“品牌基金”的潜规则也会存在。
就此,本报选择6家基金公司作为基金抱团的样本,梳理各路基金的抱团战术。力图还原公募基金的投资路线图谱,给读者对基金公司抱团战役进行深刻、清醒的认识。
相关文章:资产注入:“华夏系”猎物身上的烙印
抱团“白马”:易方达兵团等待长线获利?
涨停追入:“勇者”汇添富豪赌ST马龙
东吴、中邮独门重仓股的两种表情
招商系基金抱团战役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