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信托新设证券账户受限后,阳光私募努力寻找新的盈利渠道。据悉,新近推出“一对一”的高端理财定向增发产品,正成为一些私募试图度过严冬的新举措。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目前,不少私募正在积极和客户洽谈“一对一”高端理财定向增发产品。此类产品主要是
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适宜对象为大额投资者,资金额通常在5000万元到2亿元人民币之间。私募利用自己的信息网络和研究实力优势,给客户提供定向增发项目。客户卖出定向增发股票后,按协议约定向私募支付业绩报酬,一般为纯收益的20%。知情人士介绍,私募推出定向增发产品后,客户并不将真金白银交给私募操作,私募仅是提供桥梁作用。上市公司发布定向增发预案时,私募就开始启动考察程序,对于实地调研和综合分析后看好的公司,私募先以公司名义向上市公司提交增发股份申购意向函,并收集潜在的客户需求,向有意向的客户推荐看好的公司。意向客户在决定投资后,私募再以客户的名义向选定的定向增发公司提交申购意向函,客户直接把钱划给上市公司指定账户。在定向增发股解禁时,私募除了指导客户在合适的价格卖出股票,还会帮客户寻找可进行场外大宗交易的对手。
上元投资董事长孙志洪认为,目前A股大盘所处的点位是估值相对合理的位置,由于资金面偏紧,后市将维持震荡整理。在震荡后,向上的概率较高。这种情况下,参与定向增发项目,是相对二级市场投资更为安全的替代品种。
业内人士称,相对公募或者社保基金受限产品规定,有些私募投资机构,由于将业务锁定在此领域,投入了较多的人力和研究,对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和资产效益进行更深层次的调研和预测,所以在定向增发招标过程中,报价往往相对准确。对于前景看好的公司,私募投资机构敢于投资,敢于出手,不少都获得了较高的收益。
资料显示,私募去年尝试性参与的定向增发项目,在今年都有了不错的回报。上元投资透露,去年该公司客户参与了丹化科技(600844)、美都控股(600175)和扬农化工(600486)的定向增发项目,截至2010年4月9日,资金加权平均浮动收益率高达173.49%,在接近一年的时间里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将近159个百分点。其中,于2009年5月9日完成定向增发的丹化科技(600844)给上元投资带来的浮盈高达278.27%。凯石投资2009年2月份参与了中天科技(600522)的定向增发,解禁时收益率为175%。在巨额收益的刺激下,今年私募参与定向增发的意愿更强烈。在海特高新(002023)今年3月份的定向增发中,江苏瑞华和上海德润两家私募合计认购了该公司超过50%的定向增发股份数量。
私募机构凯石投资参与定向增发收益简表
结算日期: 2010年4月9日
名称 客户 买入股数(万股) 完成时间 成本价 结算日价格 个股浮盈 同期沪深300涨幅
丹化科技 A 900 09-05-09 12.98 49.10 278.27% 21.60%
美都控股 A 2000 09-06-19 5.31 15.92 199.81% 10.12%
B 2800
扬农化工 C 190 09-09-30 30.21 43.01 42.38% 12.88%
加权平均收益率 173.49% 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