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投资攻略 > 基金动态

阳光私募:盛世“洗牌”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宏
2010年04月19日06:40

  阳光私募的单个账户价格目前已经上升到了“200~300万一线”,而且这个价格可能还会继续上升。这是业内透露出的消息。

  对于正处快速发展中的阳光私募,因为“账户危机”的出现很可能提前导致一场行业洗牌。对于“高度市场化”的阳光私募来说,上述情况可能意味着

另一种“计划力量”的参与,虽然其一定程度上有着市场筛选的作用,但无疑和阳光私募的市场化方向南辕北辙。⊙本报记者 周宏

  发行陡降

  快速扩张的阳光私募,在2010年初宛如一匹被勒住脖子的快马,突然放慢了扩张脚步。

  以业内最大的信托平台之一——华润信托为例,该公司网站上的信托成立公告栏中,今年以来,阳光私募发起的证券类信托产品的成立数量仅为3个。而去年全年的数量是57个。即便与2008年同期相比,信托计划的成立数也是下降的;和2009年相比,同比下降更在七成以上。

  公告显示,今年在华润信托平台上成立的3个计划分别是,华润信托·景林分享结构式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华润信托·景林稳健Ⅱ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华润信托·重阳6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三个计划的投资顾问集中在景林投资和重阳投资两家公司上,皆为业内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平安信托、中融信托、山东信托等目前业内最活跃的信托平台上。发行数量的快速下降,和发行对象的快速集中,已经成为今年以来阳光私募的最大特征之一。

  阳光私募的发展生态已经被明显改变了。

  成立“门槛”急增

  生态的变化,源于曾经深植的“土壤”受到了外在“季风”的冲击。

  根据业内信息,大约在2009年7月,有关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开始暂停了信托公司开设证券投资股东账户的进程,并至今没有恢复。这个情况直接导致了大批拟发行证券信托计划的延后和流产。

  “阳光私募的机制,其实建筑在3个基础要素上,灵活的信托机制、开放的证券市场和有竞争力的投研团队上,没有了证券账户新开户,等于一下子收紧了A股入市的渠道和资格,这样,阳光私募的信托产品的募集只有慢下来了。”一家私募基金公司老总如此解读。

  由于新开户渠道的缺失,大量的基金公司不得不另想他法。“有门路的、有资金实力的私募,可以通过信托公司找到变通方法打开账户通道,有老计划的可以想点办法做大存量规模。如果没有存量,又没资金,则只能苦等。”深圳的一家私募老总每提起账户问题,总是不由得抱怨。

  “这其实就是再洗牌了,”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称,账户开立的困难,直接导致了私募产品募集门槛的迅速上升,没有家底、投资经理没有良好的职业背景和客户基础,很难获得可观的初始募集规模,也很难谈判获得信托公司的支持创立信托,自然也就难以获得发行机会。

  “所以,你可以发现,最近几个月展开募集的都是,去年业绩最出色,或是那些过去投资业绩很好的前任公募基金经理。曾经占据多数的民间高手已经基本出局了。”一家熟稔其中事务的信托业人士称。 

  黑市重现

  但是,市场对于优良、稳定的资产管理需求却从不曾萎缩。由此,蓬勃的商机促成了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市场——账户市。

  “现在几乎是一个黑市了。”一个正准备募集产品的私募机构表示,“有存量的账户,公开在行业上流动,开价码等候愿者上钩,其价目已经上到了200万~300万一线。”

  也有叫价含蓄的,据说深圳一家大型信托公司就并未直接“兜售”账户。但是,询价者必须是知名基金经理,或“承诺”一定的募集规模,比如1~2亿。这样信托计划成立后会有不错的规模,通过规模衍生的管理费和分成,信托公司也不会少收多少。

  这样的结果是,导致目前市场仅有的信托募集机会格外向那些大牌知名投资经理集中,“最近业内最红的是从华夏基金离职的孙建冬,几家信托公司都在抢着合作。”有业内人士爆料。

  账户的来源则引人关注。有知情者指点。账户的来源主要是两类:一类为信托公司过往为申购新股开立的账户(主要是上轮牛市开立的)。另一类则是其历史上发行的信托产品到期后的一流账户。

  相应来说,前一类账户历史操作少,纪录清白,更受欢迎。而后者,则须视其“资质”而定。

  影响莫测

  但无论如何,通过如此狭窄的方法“突围”的做法毕竟是少数,阳光私募在今年出现新发募集个数的下降,恐怕是大概率事件,而募集规模,则须视未来市场行情而定。不过,也有人推测,如果第三季度前,账户开立并没有恢复的话,2010行业出现“政策性”拐点的可能性很大。

  根据国金证券的统计,2009年共有超过120多家家阳光私募基金公司发行了242只基金,这个数字现在来看,宛若史诗。而与此同时,阳光私募的规模迅速向前十几位的行业龙头公司集中的态势也会出现。不过,这种集中化的推手不是业绩,而是销售,其后效值得关注。

  当然,还有一个群体可能就此受益——公募基金的专户“一对多”募集,由于最新的私募产品新发门槛的“水涨船高”,申购门槛更低的“一对多”可望获得一定的空间。当然,这一切还必须等“一对多”做出良好的业绩来。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王旻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