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行情数据 > 行业分析

王连洲:公平对待私募基金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作者:王连洲
2010年04月19日11:42

  私募基金发展很快,很迅速,尤其是2009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有一个材料说是在300只非结构产品中70%都是去年成立的。为什么爆发这么快?私募基金这些年来作为监管层首先并没有大力提倡,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一些打压,设计了种种限制,但是不管你承认与否,它客观上发展很快,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考虑一下是否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部分人财富暴增,去年一年存款增加了3、4万亿,理财意识加强。

  第二,一批优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引领的私募基金表现出不俗的业绩。材料中显示我们的业绩平均要比公募基金高得多,即使是公募基金中的大牌也比不上私募基金。越来越多私募基金不俗的业绩映入了人们的视野。

  第三,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推出为私募基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展示了新的希望。越来越多经公募基金锤炼,被市场广泛认可的部分人员进入了私募基金领域。相比公募基金的市场环境,私募基金还是相当宽松和自由的,前景还是广阔的,更能体现责任权利风险与收益的统一平衡。现在一些公募基金经理为什么跳槽那么多,是因为公募基金生态环境恶劣,监管严格,体现不出优秀的管理人员本身的价值,尤其是现在出了一些事件以后,对公募基金全体公司员工的亲属朋友买股票还要进行限制说明,这使公募基金工作人员感到有点不太适应。

  第四,私募基金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是必然的。我在参与制定《基金法》时想,为什么当时我们就赞成把私募基金融入到《基金法》当中呢,就是因为看到现在金融资产结构布局过多处在虚拟当中,对于实体经济的参与还不够。而中国的问题恰恰是在高科技、高新技术这一部分投入太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我们的核心技术的的确确发展提高的不令人满意。

  公募基金难以满足部分投资者提高财产性收入需求,这就是私募基金发展存在的必要性,具有重要意义,监管方面只能采取默许态度,我们的监管并没有涉及到私募基金领域,因此在这个夹缝中给我们留下了余地,使私募基金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因为对公募基金的监管还有一定困难,还没有力量监管私募基金,也造成这个情况。

  私募基金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如果说过去没有被市场或者是有关方面充分认识,并为其提供必要、合法的生存环境,那么可以预期今后这种情况会有大的改观,因为私募基金的发展起码有这样几个好处和作用:有利于优化我国证券市场投资结构,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有利于我国理财产品建立完善理财服务体系,满足投资者多样化、多层次的投资需求;有利于构建我国资本市场良性竞争环境,有私募基金在这里比照,公募基金也有压力,也要学习;有利于谨慎的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提高金融服务的深度与广度,特别是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推出以后,私募基金将成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最活跃的机构参与者之一,成为促进中国金融资本市场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想这些私募基金的作用、客观性、内在需要性,有关方面应当采取不可否认的态度。当前,大家有更加深刻亲身体会,看到私募基金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私募基金缺少应有而必要的法律,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和允诺无法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从而影响到资产委托者对资产管理者充分信赖。

  社会上很长时间以来,要求《证券投资基金法》在修订时将私募基金纳入到法律监管范围,给予私募基金明确法律定位呼吁,应该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现在有些同志对于发展私募基金可能给市场监管造成复杂性,带来困难表示担心和忧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应当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国私募基金市场的发展,虽然带有自发性、零散性、掩盖性、地下性,但却没有乱成一团,而是讲究了信用,秩序还是很好的,迄今为止没有出现过大的纠纷问题,管理者和投资者闹得不可开交走上法庭的好像还不多。

  因此,既然私募基金有那么大的作用和意义,就应该在有关方面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使私募基金获得同样公平的支持和对待,促进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协调的发展,不要歧视,不要偏见。

  公募基金发展以后,由于它的充分市场化趋势不可扭转,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相互取长补短也应该受到监管方面的重视,尤其是现在一些优秀资产管理人员不断从公募到私募,我想这个问题在公募当中都要解决,同时还有市场化的问题。现在这样的监管方法使我们的公募基金市场会越来越小。

  现在人大财经委吴晓灵副主任委员对于《基金法》修改观点非常明确,就是主张私募基金要纳入法律规范当中。因为她看到《基金法》制定前后过程,基金法当时的名称就是《投资基金法》,大家都知道有这个事情,因为当时有很大的意见分歧。由于分歧太大,不得不先易后难,改成了《证券投资基金法》,就是市场上流传的种瓜得豆。试问,世界上哪有一个专门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立法,但是这个东西有比没有好,总是有了《证券投资基金法》为我们的投资保驾护航了,意义在这里。

  再有,去年规定信托公司不能开证券账户,信托公司停止了开户,阳光私募的发展也就停止下来,势必将私募基金重新走向市场停止了。依托信托公司,但是信托公司也不能开户了,这样遇到了一些困难。这对风险监管控制也会造成困难,证监会文件在广大信托公司处反应很强烈,认为这一规定违反了“中国法人和中国居民”都有资格开户的规定,证监会和银监会也有分歧。信托公司是79年成立的,证券营业部是信托公司开始成立的,现在是有限合伙也可以进行开户,信托公司作为一个法令机构反而不能开户,不是剥夺了它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吗。这是一个问题。

  再一个问题,私募基金还碰到一个大的问题,就是私募基金规模在现有环境下难以做大做强。根据信托公司管理条例规定不能超过100万元,但是去年看100万元也不算高了,一般都是300万起点,私募基金都是千万起点,30年来我们财富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在世界各国都是最快的。

  财富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当然绝对的贫困还是没有的,多数人民生活水平还是在提高的。这个现实也给私募基金发展、信托公司开展业务创造了条件。这些富人几千万、上亿总是要找到人来管理,他们没有时间和经验自己管理,所以这也为我们私募基金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

  现在投资对象下的私募基金正在慢慢改变,因为可以投资在股票、债券、期货、期权、权证、外汇、黄金、白银,涉及到证券的比较多,涉及到实体产业方面还不太多,通过现在产业兼并重组、上市、产业基金慢慢开展起来,这一方面公募基金也干不了,只有私募基金没有这一方面的限制,你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资本的逐利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现在公募基金也有“一对多”进行试点,他们也在慢慢转向,搞二级市场证券投资风险也太大。还有中小企业风险创业投资都可以,投资范围从货币市场到资本市场,再到高科技产业市场,从现货市场到期货市场,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一切有投资机会的领域私募基金都可以涉猎。前途大大的,前景非常广阔,在这一方面大家的信心很足了。

  为了私募基金健康发展,特别要注意到几点。

  第一,严格遵纪守法,不要越雷池一步。我们要自己心理踏实,不犯法不违规,要讲究诚信,讲究社会责任和良心,要严格按照协议合同来执行,要诚信为本。诚信二字要牢牢实实的挂在嘴上,记在心里,品牌就是资源,要得到社会的信赖,这个品牌就是资源,就是财源。

  现在有几个大的基金公司,为什么业绩这一年来并不太好但是发基金还是很容易,就是因为大家相信这个团队和这个品牌,所以一定要从开始就做好。一定要讲诚实守信。与投资者签订合同要写得清清楚楚,你赚钱一定要建立在为别人赚钱的前提下才能自己赚钱,如果一开始就把钱都放在自己口里,下一步大家都不会相信你了。

  第二,监管层也应该考虑到其出身背景的考虑,公平对待所有的资产管理公司。我们现在叫做基金管理公司,这个词可能以后要改,国外没有叫做基金管理公司的,这样一叫就束缚了我们的营业范围,不如改成资产管理公司,这样它的面就大了,尤其是证券投资基金,搞一点实业和权益都不行,这也限制了我们的活动范围。

  要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监管规则,对业务而非其他进行监管分类,要降低准入标准,加强监管,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情况下,更多的通过市场来选择资产管理公司或者经理人,包括私募基金。私募基金需要监管,私募基金需要纳入基金法的规范,私募基金注资人资格、数量以及销售渠道和方式,都需要做出明确的规定,以利于外部依法监管,依法保护,给我们一个尚方宝剑,我们心里踏实,这是对于监管层面来说的。

  不管怎么说,公募基金去年总的规模是下降的,基金数量是增加的,这其实和我们的营销有关系。银行为了完成任务就叫存款人买基金,把老基金退了买新基金,我们整个基金的业绩当然普遍还是做得不错的,当然有些没有跑赢大盘,我们希望私募基金干得更好,私募基金搞得好,业绩优良,能够促进公募基金进一步市场化,使它的监管环境也能松块一些,使我们两者的环境融合,在公募基金也有一些私募基金,在私募基金中也可能搞一些公募的事情。

  (作者系原《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本文根据作者在和讯网第一届私募基金尖峰论坛中发言整理)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姜隆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