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洪,男,1976年2月生,管理学硕士,7年证券从业经历。现任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机构理财部投资经理。2003年7月-2005年5月在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任研究员,2005年5月—2008年1月任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行业研究员。
拥有深厚的
研究功底,曾经长期从事周期性行业的研究工作,并在过去几年中成功地挖掘出多个优异的投资品种,为易方达的整体投资业绩做出了贡献。担任专户投资经理后,他对能超越周期的成长股情有独钟,并藉此跑赢大盘。“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蔡海洪用狄更斯《双城记》中这句充满辩证意味的话来形容当下的市场。投资者普遍感觉今年赚钱不易,但蔡海洪管理的七八个专户组合截至4月底全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正收益。
蔡海洪2008年1月开始做投资经理,此前,他曾担任研究员,长期研究周期性行业。但在今年的行情中,他却反其道而行之,抛弃周期性行业,集中持有不受周期影响的成长股,获得理想效果。事实上,地产、金融等周期性行业正是上半年市场的做空主力。蔡海洪正是基于对周期性行业的深刻理解,选择了坚决回避周期性行业。风诡云谲,天行依健,惟谙道者处变不惊。
“五虎将”之一
2010年的第一个季度,对大多数基金公司来说并不好过,而易方达的专户理财却全部取得正收益。对于这个业绩,易方达基金公司总裁助理兼专户投资总监、专户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肖坚没有丝毫渲染的欲望。在记者面前,他更乐于直入核心,让人们看清楚易方达发展所依托的最本质的理念以及核心团队特质。
“积极而不激进。这一句话可以概括我们的整体思路。”肖坚对“积极而不激进”的投资理念的诠释是:在建仓初期保持谨慎,先建立安全垫,最大限度保证客户本金的安全;一旦成功建立安全垫,就会转变成积极投资。
在专户方面,肖坚戏称易方达有“五虎将”,在公司的整体思路之下,每个人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点。但在具体操作上,不外乎“稳、快、准、狠”四字,五虎将中每个人特点都有所侧重,蔡海洪则以“稳”、“准”著称。
“我的性格,能抵得住诱惑。”蔡海洪对这点始终保持自知和自信,这也是很多人对他评价“稳健”的原因所在。高位的时候他不会买,趋势不好的时候也不会轻易出手。他于2008年初开始担任投资经理,切入的时机并不是很好,一上来就碰到了金融危机。大势之下,也免不了有短期的亏损,但他始终保持较低仓位,并着重精选个股。到2008年底,蔡海洪已经开始稳中有赚。
在他看来,目前自己秉持的就是一种相对的价值投资,追求对公司基本面的深度研究。这也是他能挖掘出好股票的关键。比如说医药股和食品饮料股,相对大盘蓝筹,这些股票的成长性有保障;而相对创业板,其估值又比较合理。
有选择地突破
对今年的股市,蔡海洪辩证看待。一方面,经济还在持续复苏,但又面临资产价格过高之后的调控压力,政策已有紧缩趋势。另一方面,股票供给在不断增加,小非抛售压力增大。在他看来,系统性的上涨已经很难,估值中枢有下移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只能够“有选择地突破”。蔡海洪自己的体会是“精选个股中与GDP增长不太相关的公司”。
“很多内生性改善的企业,其实与经济增长没有太多关系。”蔡海洪称,这样的选股方式可以相对避免周期性的剧烈波动,具有更高的安全边际。
避免风险,只是“稳”的一方面。成长性才能带来持续的收益。如何寻找这些好的个股?蔡海洪表示,PEG是个重点考虑的指标,也就是公司的市盈率要与盈利增长率相匹配。但目前选股的难度相比三四年前已经大大增加,多年持续增长的股票太少,蔡海洪一旦发现会重仓持有,达到上限。也因此,他的换手率很低。对于系统性风险,蔡海洪在策略上的应对是在建仓期相对稳健,用比较少的仓位和股票累积好一个“安全垫”,可以避免出现较大的亏损。蔡海洪在建仓期所选股票一般没有周期性股票以及被热炒的概念股。在他看来,这些股票会严重威胁到他的安全边际。
具体到PEG指标的分析,蔡海洪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能在可预见的2、3年保持每年20%-30%的增长,公司所处行业发展趋势和管理水平尚可、市盈率又在25倍附近,就是不错的买入价格。而这些,要在对公司管理层、近两年产品的分析以及价格成本进行充分的研究之后才能做出决定。
对于管理层,蔡海洪认为财务报表是最可信赖的切入点。在这方面他喜欢与一些研究分析报告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像是自我介绍,免不了有虚浮的东西。但报表就像一个人的简历,一目了然,这个东西忽悠不了你,好的简历至少证明此人基本不差。”
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都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蔡海洪举例:现在有些医药股,有息负债,无需融资。这样的公司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往往可以走得很稳健。
此外,企业是否存在隐性资产,企业的市值是否与销售规模相匹配,这些问题的思索也让蔡海洪能挖掘到一些优良个股。
学习最本质的东西
尽管对资本市场有谈不完的看法,最后总结自己对市场是否已经融会贯通时,蔡海洪谦虚地表示“还早”。对资本市场而言,如何定价与做预测,都是最难的事情,有很多东西要靠个人经验来把握。
谈到自己欣赏的人物,蔡海洪的选择是巴菲特、彼得·林奇和约翰·聂夫。“这三个人都很勤奋、严谨,而且都只投资他们所熟悉的东西,一般人很难做到,反而倾向于获取一些小道消息。”蔡海洪说,对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自己的理念和投资方法。这三个人都有坚定的信念。虽然特点上会有所区别:巴菲特寻找价格被低估的股票,聂夫寻找低市盈率股,林奇则去寻找“十倍股”。但基本上都是价值投资的不同表现形式,这三个人在选择买入时机上都非常谨慎。
“我们还很难达到他们的高度,但我们肯定可以按他们的方法去做事。”蔡海洪说。有一些人也想学巴菲特长期持有一只股票。对此,蔡海洪认为,要学巴菲特,首先要有他的研究功底。巴菲特会勤奋地看年报和各种报告,去调研企业,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一个买入的判断;其次,巴菲特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长期持有。这些最本质的东西往往是很多人所欠缺的。
不靠犀利的眼神,没有耸人听闻的言论,在这些平实的对话中,我们在蔡海洪身上发现了一种难以遏止的向上生长的力量。
发掘相对价值
曾经对周期性行业有过深入的研究,但在近一年的投资中,蔡海洪却很少选择周期性行业。在他看来,周期性行业上涨时势不可挡,但下降起来也如崩堤之势。在安全性不高的情况下投资这类股票需要谨慎。
即便要投资,往往也是从价值角度去考虑。蔡海洪说,当年有些有色金属股,市值跌到低于重置成本的时候买入,虽然市盈率还很高,但实际上已经是价值投资了。
但到现在,周期性股票面临调控,上涨已经很难,次新股和创业板的股票则明显高估,而医药股和食品饮料股跟周期性行业相比显得贵,但与创业板这些高估的股票比又比较便宜,这就凸显出了它们的相对价值。即便在涨的时候它们不是最猛的,但肯定也可以赚钱。对于这类股票,蔡海洪认为大趋势还会上涨,在调整时他会继续买入。因为他不是要比拼业绩,而是为了给客户赚钱。这样的股票,对追求绝对收益来说,最合适不过。
蔡海洪曾经长期研究钢铁行业。从目前形势看,蔡海洪认为钢铁行业面临的负面因素太多。钢铁行业主要面临产能过剩、铁矿石定价体系改变等问题,而且行业整合又面临地方政府阻力,从历史上看,整合进程非常缓慢。
对有色,蔡海洪认为其一半是金属属性,一半是金融属性,让预测更难一些。相较而言,在钢铁、有色与煤炭这些周期性行业中,他认为煤炭股的资源性价值可以看得更远一些。
对于房地产行业,蔡海洪认为经过5、6年的持续价格上涨,价格存在高估嫌疑。而对于房地产公司,相对同质,竞争优势不是很明显。当然,行业内也有一些定位清晰、持续增长的公司,但要在相对低点的时候,他才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