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旭档案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学历,十余年证券投资经验。曾任港澳证券投资银行部、投资部总经理,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助理,华夏证券委托理财部总经理、投资总监;中邮创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
虽然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面临整体的结构性转型,朝阳产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但对趋势向好的东西给出这么高的估值,实际上就是透支未来,把未来的风险提前放大。
但市场是情绪化的,趋势一旦形成,则很难扭转。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财富很多,流动性太充裕。创业板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市场整体估值体系的紊乱。
在3000点左右震荡了大半年的股市,在“五一”之后选择了向下调整,市场出现了一定的恐慌心理。未来市场将何去何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为此,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中邮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彭旭,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记者:在经过近期的调整之后,股市的风险是否已释放?未来股市的方向在哪里?
彭旭:经过大幅下跌之后,目前市场短期存在一些交易性的机会,但仍然有一些股票估值过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下跌空间。不过,虽然市场表面上看起来很混乱,但中国经济的内在发展逻辑是清晰的,每一轮行情都和经济的未来发展密切联系。从未来的市场投资方向来看,主题投资仍将是后市的热点所在,不少符合国家产业振兴发展方向的板块和行业依然存在不少机会,比如医药、世博服务板块等。
记者:从投资的角度而言,中邮基金将如何应对今年的市场环境?中邮基金目前有三只基金,您如何评价这三只基金各自的投资风格?
彭旭:今年中邮基金投资的总体风格更追求均衡,不过度参与市场投机。需要强调的是,今年研究对投资的支持非常重要。目前,中邮基金的投研团队一共有21名人员,14名做研究,7名做投资。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把研究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强化投研团队的配合。总体而言,在宏观经济不确定的前提下,中邮基金现阶段更偏重确定性强、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品种包括商业零售基本消费品以及新能源、医药等。
与研究强调统一不同,投资上我们更强调“个性”。中邮基金目前的三只基金风格不一样。前两只大基金要求在均衡配置的前提下尽可能超越指数,第三只偏重中小市值,操作上更加灵活,强调顺势而为。
记者:对于前一段时期的市场行情,您曾认为,“做得久的基金经理如果要参与的话就比较有障碍”,如何理解您的这句话?
彭旭:前一段时间,市场80%的中小市值股票估值偏高。那时的行情从逻辑上是成立的,行为上也有其合理性。但总体上来讲是 “与狼共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然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面临整体的结构性转型,朝阳产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但对趋势向好的东西给出这么高的估值,实际上就是透支未来,把未来的风险提前放大。
而当市场处在某一阶段,趋势一旦形成,则很难扭转。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财富很多,流动性太充裕。而创业板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市场整体估值体系的紊乱。
记者:有外界评论您的投资风格比较激进,对此评价,您是否认同?您如何描述自己的投资风格?
彭旭:实际上,我们是一个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综合4年来的业绩,中邮基金投资的股票整体估值水平是偏低的。我们既不做重组股,也不喜欢估值过高的品种。我们认为估值太贵的东西总是高风险的。因为我们相信,股市上绝对的价值标准是存在的。越了解我们的人越觉得我们保守。而对于我们自己而言,做投资越长越注重安全性。我们的投资理念首先强调的就是安全边际。
外界认为中邮基金的激进,我理解可能是因为我们经常重仓。对看好的品种敢于重仓,这是缘于我们独立思考的个性。我们习惯于在充分把握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方向的基础上,选择业绩相对稳定的公司,提前布局。我们希望通过选股战胜市场,而非择时。
对认真思考过的东西,我们通常是坚定不移长期持有。2006年、2007年我们率先看好文化、医药和旅游板块。我们当时投资医药板块的逻辑很简单,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渐渐进入老龄社会,社会进步必然需要医疗改革和加大投入。2008年底中邮基金重仓持有的军工、地产,都是这样的投资思路和风格。
记者:您觉得除了更好地把握安全边际外,对业绩贡献最大的还有哪些因素?
彭旭:在我们的操作中,觉得对业绩贡献最大的还有策略。通常意义而言,在系统性机会大的时候,策略将起主要作用,而在系统性机会不大的时候,个股将起主要作用。以前基金规模小的时候,每年可以通过选择一些好股票获取超额收益,等基金规模以及市场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投资上主要靠策略了。我们今年的具体打法是在顺势而为的情况下,尽量地把握一些趋势向好的品种。
记者:市场对于世博服务板块的投资价值分歧很大,但您迄今为止,仍坚持看好该板块,能否谈一下您的理由?
彭旭:我们仍认为世博服务板块最精彩的阶段还没有到来。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海经济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一定要上一个台阶。这个城市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依靠工业化、城市化是走不远的。世博会必将成为上海经济结构调整的催化剂,以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未来在上海经济的比重一定会逐年增加,而上海的经济实力也决定了它拥有率先转型的能力。这种情形就像当年的日本,在经济衰退之后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一样,每个经济发展阶段都会有不一样的景气行业。我们相信即使世博会过后,上海也将在旅游服务业方面不断制造各种概念,以加速经济转型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