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卓卿 北京报道
公募基金明星经理人出走“私募”热潮并未退却。
今年2月份,公募基金元老孙建东离开服务多年的华夏基金,转战私募界,创立北京鸿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截至5月14日,尽管同期大盘惨跌,成立于4月9日的鸿道1期净值依然为正,为1.004
5元。而孙建东唯一的发声渠道——他的博客也成为市场各方尤为关注的对象。然而,昔日的明星公募基金经理并不是个个如孙建东这样“华丽变身”,公募大佬们转投私募后的业绩也出现不小分化。
剔除成立未满6个月的私募基金,以近6个月私募业绩排名为参照,好买基金一项针对25位基金经理的调查显示,只有8位基金经理公私募业绩排名都在行业前1/2水平。其中,汇利的何震以及尚雅的石波在公私募任职时均能保持在行业前1/4的优秀业绩。
猛栽跟头型
并不是所有公募基金经理都适合转做私募。
好买基金的研究数据显示,有12位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基金后,业绩出现了下降,其中两位出现较明显的倒退,从行业前1/4跌至行业后1/2。淡水泉的赵军及奕金安的靳奕便是这帮失意者中的典型代表。
在转投私募之前,赵军历任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分析师、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基金丰和经理、研究总监、机构投资总监、总裁助理,在公募领域成绩突出,树立了良好的业绩口碑。在转投私募之后,赵军也以极强的号召力顺利发行了多款阳光私募产品。业内人士估计,淡水泉现今的规模超过20亿元。
而一向奉行“反向投资和行业轮换策略”的淡水泉近半年表现十分惨淡。截至4月底,赵军旗下多个产品近半年的收益率均出现负值,位列300多只私募基金的后1/4,同期业内排名靠前的几个私募产品收益率均超过50%。
此前曾有私募界人士向记者表示,淡水泉将押宝二八行情作为本年度投资的重头戏,蓝筹行情的迟迟不来及大盘突如其来的暴跌最终让2010年的赵军失意不已。
作为私募界为数不多的女性掌门人,奕金安的靳奕在变身之后同样遭遇尴尬。在公募领域,她的业绩可以远远超过中等水平,在转投私募界之后只能在后1/4望洋兴叹。
对此,壹私募网研究员陈尚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之后业绩由好变差的原因很多,“私募基金产品设计灵活,操作空间较大,对于基金经理从资产配置、行业配置到个股配置的水平要求更高,业绩差异加大也在所难免。这关系到阳光私募投研团队的素质,但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基金经理本身的水平问题。”
好买基金认为,在西方成熟市场,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普遍都有20年以上的投资经验,在经验和资本上都有了足够累积,才敢转投私募。中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多数基金经理的过往投资业绩时间较短,同时公募与私募投资体制上的不同决定了在公募时期的业绩不一定能代表未来在私募取得成功。
如鱼得水型
事实也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
调查显示,共有10位基金经理在从公募基金转投私募基金后,业绩行业排名有所上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聚投资的李泽刚,在转投私募前,李泽刚在公募的加权平均排名为行业后1/4,而到了私募后业绩急速蹿升到了行业前1/4位置。除了李泽刚,合赢的曾昭雄以及景泰利丰的张英彪,在从公募转投私募后业绩进步也较显著,业绩均从行业后1/2提升到前1/4。
作为由公转私的明星代表,李泽刚因为两次市场深幅调整中均逆市大涨而颇受关注。他的第一个私募产品于去年7月份问世,他曾向记者坦言,有些后悔没有早点从公募出来,加入到2009年的那个牛市中去。
尽管今年以来市场维持震荡甚至下跌的态势,但是李泽刚依然表现不俗。截至4月23日,和聚1期在他的掌舵下近6个月收益超过40%,他也由此被认定为2010年的业绩黑马。而在此前的公募界,作为泰达荷银基金基金经理的李泽刚的综合排名并不能挤进前3/4。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彭晓武将这种“怪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公募基金的体制不适合这些投资经理人。“在公募领域,有些基金经理受公募产品契约、投研流程、相对排名压力等方面限制,自己的投资特长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而进入私募后就自由很多;私募基金规模小,也给操作带来很大的方便;当然,私募基金公司激励比较多,做自己的事业,经理人都更有动力。”
合赢投资的曾昭雄同样是成功转身的范例,他任公募基金经理时管理的最后一只基金为信达澳银领先增长,任期排名位于后10%,而他在私募近一年来排名为前10%。他向记者表示:“坚定看好消费板块是合赢投资半年以来稳步走强的最主要原因。”
在公募私募业绩均处领先的上海汇利资产总经理何震则笑言,自己只是运气好罢了,他说:“这还关系到适应能力的问题,也许经过一段时间,很多由公转私的基金经理都能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