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多月市场大幅下跌的原因比较多,包括经济增长预期转弱、通胀预期上升、货币政策和流动性偏紧、欧债危机、融资压力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市场开始看淡经济增长的前景。
对经济前景的再判断始于地产调控。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出台后,楼市持续低迷,很多投资者担心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严重削弱。而此时欧债危机又强化了悲观情绪,欧洲的长期经济前景转弱,同时人民币兑欧元升值较多,投资者又开始担心中国的出口受到影响。总之,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蒙上一层阴霾。作为资本市场上的行者,我们希望将前方的路看得清楚一些。
从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框架来看,中国中短期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可能确实趋于减弱。首先我们聚焦房地产。这次政府调控房地产是下了决心的,这一步志在长远,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会牺牲中短期的增长。房地产的产业链很长,楼市的繁荣与否会通过消费和投资两条线影响经济。一两年内房地产将很难再如过去那样强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接下来我们转向出口。债务危机后欧元区持续削减赤字将导致本来就疲弱的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中国对欧出口将面临压力。整体来看,中短期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是切实存在的。
但我们认为新的挑战和经济增速下滑应当不会导致经济二次探底。首先,在房地产方面,中国楼市是伴随着以下三点成长的: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城市化率不断上升、居民收入较快提高。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后,房地产市场软着陆的可能性比较大。至于楼市低迷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政府将大力推进保障房的建设,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冲淡房地产调控的冲击。其次,出口增长前景转弱的影响是渐进的,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缓冲来进行必要的调整。综合而言,尽管我们认为中期之内经济增长面临挑战,但如果认为经济将二次探底则可能过度悲观了。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远些,就可以看到,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仍然非常大,尽管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老路越来越难走了,但只要“调结构”逐步得以实施,中国经济就能够切换到新的增长模式上,巨大的潜在生产力将得以释放,中国仍有望保持长期的快速增长。我们正不断地观察到可喜的变化和变革:劳动力报酬在逐步提高,这将逐步增强居民的消费力;新医改在大力推进,医疗保障将不断改善,过去因养老医疗顾虑而压制的消费力将逐步释放;住房保障将逐步到位,过去因住房顾虑而压制的消费力将逐步释放。尽管这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内需在经济增长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已经是大势所趋了。“非公三十六条”向民营资本进一步开放了投资领域,保障房建设将大力推进,城镇化将加速,这些都意味着在较长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仍有望实现不错的增长。这其中,城镇化特别值得一提,它不仅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的原动力,同时还将使更大范围的国民更充分地分享经济发展的好处。从放宽中小城市的落户条件到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我们已经看到了大规模城镇化在拉开序幕。总而言之,基于制度红利将逐步发挥作用,我们不仅不怀疑长期的经济增长潜力,而且还将欣喜地看到中国将在经济增长之外的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国民的福祉也有望不断提高。
还是回到市场。我们认为,前期市场的大幅下跌已经基本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继续大幅向下的系统性风险有限。其一,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较小;其二,尽管CPI仍在上行,但更多是由于基数原因,通胀很可能将是温和和可控的。展望市场的长期前景,机会还很多,特别是在符合“调结构”大方向的那些领域,制度红利将带来重大的长期投资机会。一些趋势甚至是比较清晰的:第一,民生保障将有较大改善,新医改在大力推行,因此医药行业正在打开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中国的低碳化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看好节能减排和环保;第三,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一个革命性发展,为一些相关公司带来高速成长的机会。
拨云见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在经历嬗变,我们相信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同时也期待资本市场风雨过后终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