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前不少基金公司对外宣称因相关条文尚未推出而对期指表态谨慎,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一些业内主要基金公司已经未雨绸缪,开始精心准备相关业务,以便保持业内优势地位。显然,一场新的角逐已经在基金行业内悄悄展开。
部分公司已反复演练
“对于期指业务,公司方面已经精心准备多年。”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公司方面还专门引入有着海外实战背景的相关人士,配置到公司投研部分,以便在未来期指业务开展时能够有先发优势。
这位人士透露,公司此前还专门为了期指业务进行了数次“演练”,以测试相关电脑系统的稳定性和敏捷性。“这些模拟测试对基金公司非常重要,尤其是能够测试出系统预警的及时性,公司几次模拟演练时的预警都十分及时。”当然,这位负责人强调,由于目前期指业务还属于模拟阶段,与实战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未来风险控制系统能否保持在任何条件下有及时响应度,这还需要公司各方继续磨合”。
汇添富基金公司一位人士透露,公司方面一直在对内部相关人员做期指业务的专门培训,“连与投研部门较远的基金销售部门都参加了”。
某家较早推出指数化公募产品的基金公司负责人称,由于期指等金融衍生品业务有别于传统的股票与债券投资业务,因此,公司方面早就安排具体的分管负责人对此着手安排,不过“具体运行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复杂和神秘”。
他表示,在实施方面,还是主要借助于电脑和系统控制程序,因此,在未来开展相关业务时,可能相对简单和机械化。比如,根据中金所的相关资产配比等硬性限制,有能力开展期指业务的基金公司都会预先设定“风险阀值”,一旦资产和下单出现了超过原有的设置限制后,电脑系统就会及时提醒基金经理和公司风险控制部门,后者也会及时采取措施。
记者发现,一些基金公司并没有“兴师动众”地专门为期指业务安排相关的投研、风控安排,这类情况集中在那些素以选股见长的基金公司中。信诚基金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没有开展期指业务的计划,因此公司方面并没有对期指业务进行具体的人员安排,但“未来还是肯定会对该项业务保持关注”。
密切关注竞争对手
事实上,来自同业的竞争也是基金公司在备战期指上发力的原因。由于在“一对多”、“一对一”专户方面,基金公司与其他同行有着一定的客户重合度,因此,对于同行的进展,基金公司还是会非常关心。
来自上海地区一家有着强势券商背景的基金公司人士称:“目前基金公司方面都在等待期指业务进一步操作细则的出台,率先进入股指期货领域的应该是‘一对多’业务和专户业务,而非标准化的普通公募业务产品。”他同时表示,近日业内传出某券商集合理财业务可能已经进入了股指期货实战阶段。
不过,对于上述传言,上海地区某大型证券公司负责人回应,券商集合理财业务进入股指期货领域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公司旗下的集合理财产品的产品募集书上有具体的业务范围,并没有包括股指期货,因此无法开展相关业务。”
对于上述看法,某合资基金公司一位部门总监表示,基金产品存在一定的标准化模式,即便未来可以参与股指期货等相对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业务,也需要像券商集合理财业务一样,事先向产品持有人告知,并对现有的基金契约进行修改。“现在大家所能做的还是等待相关条文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