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6日,王海涛黯然离职,不再担任中邮核心优选基金经理职务;其前任许伟,于2008年9月13日离职。这两位曾经都是中邮系倾力打造的明星基金经理,现在却如流星一样,在任不足两年便一闪而过。
王海涛和许伟在中邮的经历有相同之处,都是在牛市中奋勇领先,熊市中落寞收场。唏嘘感叹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中邮系基金的硬伤何在?
高仓位 高风险
纵观国内基金业,与中邮系基金投资风格类似的基金并不多见。中邮旗下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有两只,即中邮核心优选和中邮核心成长。这两只基金素以超高仓位的姿态闻名国内基金界。
今年一季度末、2009年底、2008年底和2007年底,中邮优选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分别是93.69%、95%、91.14%、95.01%;中邮成长则分别是93.27%、94.99%、79.24%、89.17%。
从以上数据分析,中邮优选一直处于极度激进的交易状态,90%以上的仓位是其常态,2007年底甚至不小心超越了基金投资股票的上限。成立于2007年8月17日的中邮成长起初稍显谨慎,比如2008年底在股市大底形成时还只有不到80%的仓位。随后,中邮成长亦开始步中邮优选的后尘,仓位扶摇而上,两只基金持仓水平开始趋同。
事实上,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重仓持有某些公司的股票本无可厚非,国内基金业一直存在风格缺失的毛病,中邮系基金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为基金业带来了旗帜鲜明的投资风格。但重仓持有一些公司的股票和长期使整个基金处于高仓位状态是两个概念。
前者说明基金管理人精研公司,敢于重仓投入这些将来可能带来巨大盈利潜能的公司股票;后者则说明过于自信甚至狂妄,马失前蹄是迟早的事情。
高换手 增风险
“换手率越高,收益率越低。”国外一些投资大师如沃伦·巴菲特、林奇、聂夫等重要的投资硕果,几乎全与长期持有有直接关系。
但反观中邮优选和中邮成长的交易记录,其换手率相当高,而高换手增加了投资风险。
据2009年年报,中邮优选全年买入股票成本总额32167940858.47元,卖出股票收入总额34208443586.30元,合计66376384444.77元,由于中邮优选期末净值为16472617458.52,扣除2009年盈利因素,不难算出中邮优选全年至少周转了两次。中邮成长全年买入股票成本总额51574544150.63元,卖出股票收入总额51782438472.24元,合计103356982622.87元,由于成长期末净值为27722931611.78,可以计算出中邮成长全年周转将近两次。
一方面两只基金长期高仓位,一方面换手率较高。两者纠合的结果是,一旦卖出就要在短期内买入,这陡然增加了投资的风险。因为市场绝不会独独青睐于中邮系基金,乖乖地放着投资机会,以待中邮系基金出货后好将机会持续不断地给他们。
手法雷同 持仓重复
虽然“优选”和“成长”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但在这两只基金的持仓结构上,表现出手法雷同、持仓多有重复的特点:两只基金今年一季度10大重仓品种有6只一样,而2009年底,前20大重仓股竟有14只重复。
经统计,2009年底前20大基金重仓股中,中邮优选占基金净资产值65.41%,中邮成长占基金净资产值62.96%,由于这些重仓股票大致雷同,表明掌管这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们行动保持高度一致。按理说,如此一致的操作,如此趋同的总体仓位,其收益率应该相差不大,但结果却大相径庭。
可比的数据是,近两年来,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中邮优选是105.09%、-61.62%;而中邮成长则为77.8%、-60.31%。今年以来,截至6月4日,中邮优选净值跌幅20.86%,中邮成长净值跌幅则为23.16%。自成立以来,中邮优选已经分红12次,中邮成长则从未进行过分红。
道相似,果不同。由于两支基金表现悬殊,被指中邮成长有向中邮优选输送利益的嫌疑。
公司解释说,首先,基金规模差距较大。以基金净资产来看,中邮优选和中邮成长在年底12月31日的规模分别为164.73亿元和277.22亿,即中邮成长是中邮优选的1.66倍,2009年全年来看规模比例大致维持在1.7倍左右。考虑到市场结构、流动性等现状,这种基金规模的悬殊差异导致了两只基金即使在同一投资思路指导下,在投资品种选择、仓位决策、操作策略等多方面不得不有所差异,从而直接影响了两只基金的全年业绩表现;其次,基金投资风格有所差异。两只基金虽同属股票型,但在投资风格上有所不同,中邮优选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在估值安全边际的框架下可选的行业风格类型较为灵活,而中邮成长规模非常大,其投资标的更为注重蓝筹股,以及估值安全边际下的成长股。
这样的解释显得有些牵强,这正如一个教练,让体重分别是50公斤和100公斤的运动员跑几乎同样的路程,比赛还未开始就已经决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