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投资攻略 > 基金动态

“马大哈”基金风险一箩筐 两公司回应没亏钱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2010年06月10日09:43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基金摆乌龙不稀罕,但如此多的基金公司摆了乌龙那才真是稀罕。昨日,在颇费周折之后,晨报记者终于拿到一份提示函,该函是由上海监管部门发出,里面详细列举了自从2009年初到今年3月份,辖区“马大哈”基金公司的“乌龙”

清单,其中涉及到至少10家基金公司的数十只基金产品,尽管没有点名,但大多能猜出是谁。记者粗略调查发现,类似的提示函在业内公开确实比较少见。

  风险一:5公司“违法违规”

  毫无疑问,作为市场的主流投资机构之一,基金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是其基本义务,但在上述提示函中显示,在调查的一年多时间里,竟然有5家基金公司旗下5只基金“违法违规”,这未免让投资人感到汗颜,而从长期来看,投资者该如何相信这样的基金公司呢?

  2010年3月,泰信天天(290001)收益货币基金买入央票0801035一亿元,该央票剩余期限为385天,违反了《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不过,泰信基金在公告中表示,购买第二日即3月10日,即接到托管行的提示并于当日卖出,未造成亏损。

  2010年1月,某债券型基金在申购“中国一重(601106)”过程中,由于公司在申购过程中未去审慎了解和预估实际中签率,申购数量过大,出现持“中国一重”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达10.78%的情况,违反了《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的规定。

  而另外3起“违法违规”事件均发生在2009年,一只股票基金违法买入其托管银行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票;一只债券型基金参与网下申购“国元证券(000728)”公开增发,由于申购数量过大,结果该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违规达14.85%;而一家公司旗下的一只货基和一只债基分别申购“09东安CP01”,两者合计违规持有比例达12.5%。

  风险二:ETF频频数据出错

  随着基金种类的增多,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基金公司频频出现ETF基金数据出错,提示函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2009年12月29日,治理ETF基金未使用信息系统而采取手工方式制作申购赎回清单,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工作疏忽,指数权重文件参考开盘价一栏的数据出现错误,导致12月30日申购赎回清单文件出错,引发了该基金30日上午一级市场申购赎回和二级市场交易异常。公司经向交易所申请,于当天上午10点24分停止了该ETF基金的二级市场交易和一级市场申购赎回。

  而在此之前的2009年4月13日,另一只ETF基金已经发生类似错误。该ETF基金由于未建立跨投资部门和核算部门的分红业务流程,信息系统也未作明显设置,导致提交给交易所的申购赎回清单出错(预估现金未扣减分红金额),IOPV(净值估值)未除权,与二级市场价格偏离约2%,影响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判断。当天下午紧急停止二级市场交易和一级市场申赎。

  风险三:新股申购成重灾区

  不过,相对于上述风险,基金公司在新股申购中的失误最常见,至少有9家基金公司犯了类似失误。

  2009年9月,中海旗下三只基金在申购“中国国旅(601888)”过程中,由于公司交易部网下申购操作人员工作疏忽,未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网下发行电子化申购平台进行申购操作,最终导致申购无效。2010年3月,农银汇理旗下债券型基金在申购“新亚制程(002388)”、“黑牛食品(002387)”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未对融资事项进行妥善安排,导致基金未及时融资,申购资金不足,被迫放弃新股申购。

   此外,一只指数增强基金和一只混合基金分别在申购“深圳燃气(601139)”时自摆乌龙;某股票基金在申购“中国北车(601299)”申购款未能及时划出;金元比联旗下一只基金在网上申购新股“仙琚制药(002332)”和“罗普斯金(002333)”过程中,误将基金勾选为公司另一保本混合基金,导致同一基金同时参与了新股网上和网下申购;一公司旗下三只基金在申购“正泰电器(601877)”中自身原因未能成功提交申购单;一只股票型基金参与“亚夏股份”网下申购未能足额缴款,而另一基金单位净值虚增,差错达0.42%。

  链接

  两公司回应“没亏钱”

  昨日,一家参加增发出现“失误”的基金公司指出,首先从国元证券的基本面以及那次公开增发价与当时停牌前市价20%的价差来看,参与这次增发有一定的安全垫保障;其次,增发的中签率在公告前都是未知的,当时同期价差在10%以上的公开增发中签率都不高,高达70%的中签率是个小概率事件,远高于之前承销商了解的40%的中签率水平,因此间接导致了持有股票比例超标。最重要的是,从实际结果来看,该公司最终为持有人带来了收益,最后实际卖出价与增发价相比,有6%的价差收益。

  而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也表示,上述“失误”没有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并已在相关基金的披露报告中予以说明,而事件发生后,该公司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对投资组合进行披露或调整,在实现盈利的情况下,卖出了旗下基金持有的部分该证券,使得持仓比例恢复到10%以下,满足了法规要求,未给基金持有人造成损失。

(责任编辑:姜隆)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