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 中国阳光私募基金排行榜”2010年第五期发布
灵活型私募领跑_配置型选手失色
第一财经研究院
中国阳光私募基金数据中心/文
沪深股市经过了近半年的3000点上下盘整后,在多重利空的打击下,从4月中旬开始了一轮单边的向下走势——房地产游戏规则的改变,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解包风险、高涨的通胀预期、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等等,国内外诸多政策和经济事件的叠加,使得近期市场持续下跌。
近一月:市场考验私募的灵活度
按照第一财经中国阳光私募的统计时段,从4月20日到5月20日,作为基准指数的上证综指从2979.53点直落到2555.94点,跌幅高达14.2%,其间没有丝毫反弹。而榜单统计的376个私募产品,月度平均损失在6.47%,约九成私募采取减仓或轻仓的策略而跑赢大盘。应该说,大部分私募在本取值月度都有折损,只不过其幅度大小不一。
同期196家股票型公募基金的平均亏损在7.74%,私募损失明显小于公募基金。跑赢大盘排名居前的私募产品,应该是在高位基本空仓了,随后在其间抓到了小盘股的局部行情,取得了正收益。
位居月榜第一的是深国投世通1期。尽管这个产品自成立以来业绩一直不尽如人意(成立以来增幅为-24%),但自从董事长常士杉先生亲自接管后不到一年便实现了逆转,数据显示,该产品三个月期、一年期业绩增幅都为34%左右,两年期增幅为9.7%,截至5月5日,该产品月度收益率达到16.11%,超越大盘25个百分点左右。
另外,由宁波敢死队变身而来的山东信托平台上的泽熙瑞金1期,表现亦较为突出,业绩位列第二。紧随其后的是中原信托平台上的宏利2龙赢基金。
位列单月榜单前列的规模私募主要有星石系列、云信中国龙价值系列及博颐精选系列,这代表了在熊市中两类操作手法。星石系及云信龙系是坚持贯彻轻仓策略,以少量资金短促出击,获利即抛,以致近期的单边行情不能伤及其丝毫;博颐精选系列是顺势而为、交易频繁,可能两者都和机构基金的组合配置思路大相径庭,而就是这种操作手段,使得这三家老牌私募基金,躲过了2008年的大熊市,也躲过了一个月来的小熊市。
反之,一些价值投资、组合配置的私募基金,尤其是以公募基金经理出身为主的大型私募基金,昔日光彩基本被这轮大跌淹没。他们在这轮下跌基本没有大的减仓动作,持仓偏重,导致跌幅和大盘不相伯仲,业绩排名普遍靠后。尽管跑输大盘都在5个百分点内,但是一个月中硬生生地把年初以来的盈利抹去不少,着实可惜。一些极端的私募基金,单月亏损更是超过了20%,原因不仅在重仓,还在其所持个股估计陷在了钢铁、银行、地产等重灾板块。
近一年:公、私募投资有差距
近一年的沪深股市还是遵循着先扬后抑的走势,大盘从去年5月的 2651.41点到今年5月的2555.94点,指数基本没有变化,只有3.6%的微跌,但是阳光私募基金的业绩要好得多。
从一财榜单看,193个操作满一年的私募基金产品,平均盈利为12.74%,跑赢大盘超过16个百分点。而同期的146家股票型公募基金产品,盈利只有5.05%,落后私募逾7个百分点。
近一年内的冠军是粤财信托新价值2期基金,在取值年度的轮回市中取得了增幅75.17%的佳绩。这个成绩比公募中第一名华商盛世成长的30%要高出逾一倍。
取值年度业绩最集中的为10%~20%的增幅区域,共56个产品,占全体年度样本近三成。
此外,年度跑输大盘的产品有36个,占比18.65%,其中,年度亏损幅度超过10%的共16个产品。
私募投资有道
盘点近期榜单分析私募产品业绩靠前的因素,大致可以得出以下一些操作原则:
1.契合热点的板块轮动操作需尽力争取而不应放弃。反之,太讲究组合均衡配置的做法,尽管规避了一些风险,但是业绩难免平庸。
2.合理仓位控制的同时,需保持一定的灵活策略。部分私募操作者试图构建一个组合来对抗指数的做法,在大盘下跌中,往往导致净值损失幅度超过大盘。比较起来,顺势而为更加可取。
3.长期遵循自有特色,只要是有效的,也未尝不是一种取胜之道。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星石系列,风险是第一考量,哪怕丧失交易性机会。一次暴跌,全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