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入行时,写过股票的研究报告,罗列了很多基本事实,但就是没有价格的分析和建议。指导老师问怎么没有价格判断呢?我说价格一直在变,20倍PE也可,60倍PE也可,历史也似乎如此。
后来转行做可转债投资、债券投资,虽然不洋洋洒洒地涂鸦研究报告了,但也曾经花大量时间去阅读研究报告,想从中找到点“金子”和“点金之术”,尤其是基本面研究报告,但没什么效果,因为这些报告都太强调基本面,似乎都隐含一个逻辑假设:“基本面=行情”,“经济=股市”、“公司=股票”、“物价=债券”等等。
其实,基本面是什么?市场先看的是哪个基本面?很难说清楚。比如年初看2010年的股市,当时的主流是经济复苏甚至扩张,物价是向上甚至通货膨胀,可看看市场的表现呢?股市基本是熊市,债市却是局部牛市,尤其是信用债。
市场最重要的运行机制是贴现机制和自我循环机制。市场价格是对未来的贴现,如果人性过度乐观,价格就过度贴现,即使后来基本事实符合预期甚至略超预期,市场也许会选择震荡来等待更新的基本事实,稍有负面,可能就选择向下;反之则反。比如年初大家都在大谈通货膨胀,可债券就不怎么跌,那谁错了呢?大谈经济的主流还是向上,可股市就是不领情,那谁错了呢?市场一旦选择方向,最开始都是很犹豫、迟疑的,后来经过几次测试后,就形成趋势,自我循环,到最后就完全靠信念(也许趋势会中断,比如政府政策或者其他什么事件)。所以,预测顶、底都是上帝的事业。
单纯强调基本面,也许太唯物主义;太强调人性,也许太唯心主义;怎么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也许还得琢磨。比如经济不好的时候,反而股市大牛;经济很好的时候,债券可能还大牛。但个人觉得,也许更应该多谈点人性,也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