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持续调整、新基金销售低迷的2010年上半年,保本基金受到了市场的热捧。6月24日,国泰金鹿保本基金转期开放申购,一日售罄。在此之前的1月25日,原计划销售一月的银华保本(三期)一日卖了98亿元,超过上限而售罄。
在销售火爆的背后,保本产品稀缺或是
其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中仅有6只保本基金,分别为:南方避险增值、南方恒元保本、金元宝石动力、交银保本、国泰金鹿保本、银华保本等。不过,有望改善这一局面的规章——《保本基金审核指引》征求意见稿已经下发部分基金公司。
担保瓶颈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本基金的火爆并不足为奇。“投资者买基金首先想到的是不亏钱,尤其是在今年这样下跌的市场里。保本概念正好满足投资者这一心理。”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不过,要做到“保本”并不容易。在国际上,保本基金分为有担保人和无担保人两种。虽然市场曾讨论应放行第二种产品,但目前内地的保本产品中,均需有担保人。
而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恰恰是阻碍保本基金发展的一大障碍。
“担保人是保本基金设计的一个瓶颈。”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相关人士表示,他们曾想过设计一只保本产品,但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担保人,该产品“胎死腹中”。
按照《保本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导意见》,保本基金的担保机构应当符合“实收资本不低于2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50亿元;成立并运作满三年以上,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已担保的保本基金资产规模不超过其净资产总额的两倍;最近三年未受过重大处罚”等六大规定。
“受制于国内的担保行业发展程度,符合这一规定的担保公司数量很少。”上述分析人士指出,而且由于资源的稀缺,谈判时担保公司占据有利地位。
寻找担保人
从目前存量的六只基金来看,只有两家担保公司曾为保本基金做过担保人。除南方避险选择中投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南方恒元保本和交银保本选择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外,其余三家公司选择的都是和自己存在股东关系的企业。国泰金鹿的担保人建银投资为其大股东国泰君安的大股东,金元宝石动力担保人首都机场集团为大股东金元证券的大股东,而银华保本的担保人首创集团为其第二股东。
“很多基金公司的股东是券商,券商里符合条件的并不多。银行是很好的担保人,但目前没有商业银行能够为基金公司提供担保。”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产品设计人士透露,银监会对银行的担保有所限制。
此外,2倍的担保比例也是限制保本基金发展的一大障碍。即使担保人符合“50亿”净资产标准,其能担保的金额也仅为100亿元,不能完全满足保本基金的需要。譬如,银华保本基金一日销售98亿元。
即使找到了担保人,也不意味着基金公司就可以“高枕无忧”。上述产品设计人士解释,按照目前的《担保法》的“反担保”条款,在担保人为基金公司支付了客户损失之后,将成为基金公司的债权人,基金公司需要在此后将这笔损失归还给担保人。
“实际上还是基金公司埋单。”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除了顾虑业绩不好会导致规模下降外,公募基金也不乐于为亏损埋单。
破冰在即
据悉,这一瓶颈有望得到缓解,在监管层制定的《保本基金审核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对担保机构的资本要求拟变为“保证人的实收资本不少于10亿元、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20亿元”。此外,对担保比例的规定也由2倍变为10倍。
“这一变动可以释放不少担保资源出来。”上述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除了资本要求降低了寻找担保机构的难度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些已是担保人的机构可以为更多的资金作为担保。
譬如,第一只冠以“保本”名号的银华保本基金发行时,首创集团截至2002年底的净资本为63亿元,仅能担保126亿元的规模。但新规实行后,可以担保630亿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