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中海、海富通和国投瑞银等平均仓位下降,而国联安、诺德和东方平均仓位显著上升
理财周报特约作者 刘志晶/文
过去的五个交易日的关键词无疑是“农行IPO”和“数据”——不仅农行IPO定价成为投资者热议的话题,其发行日表现成为投资者观察市场情绪的重要参考;而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无论如何解读,至少对当下市场混乱的预期具有积极的引导效果。
二级市场表现也反映了投资者在此关键时点上的观望气氛,7月9日至15日期间,沪深300指数小幅上涨1.27%,各行业板块延续了前周的普涨局面。消费品行业表现抢眼仍旧突出,其中可选消费品涨幅2.43%,经常消费品涨幅2.03%,此外能源板块和电信板块涨幅也都在2%以上。而医药和信息技术等前期热点行业则出现了明显的回调,其中医药板块是本期唯一的收跌行业,五个交易日共下跌0.16%。
农行IPO顺利完成,上半年核心统计数据也已发布,公司二季报发布则是下一步的关注重点,这个时候,基金连续三周保持了非常稳定的持仓结构,暗示了机构投资者预期正在逐步稳定。从受托人的角度出发,“宁保守勿冒进”的策略自然没有大问题,但对应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也许更应考虑一些变化。
光大保德信中邮仓位最高,
博时嘉实依旧谨慎
本期市场无论价格或交易数据,都反映出投资人显著的观望情绪,而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人,整体上延续了近期稳定的仓位配置策略,依旧没有发现基金整体仓位出现明显的变动。截到7月15日,样本全部基金平均仓位74.56%,较期初(7月8日)提高了0.1%,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77.68%,较期初微升0.1%,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71.68%,基本与上期持平,而平衡型基金平均仓位66.95%,较期初上升0.18%。
在剔除基金持有股票市值变动对仓位的影响后,我们也同样发现本期基金主动性调仓幅度也非常有限,股票型基金主动减仓0.2%,偏股型基金主动减仓0.19%,平衡型基金主动增仓0.05%。基金整体维持了近两周谨慎观望的投资策略,无论是仓位配置策略或仓位调整策略上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动。
而各基金公司本期仓位配置策略整体上也延续了稳定,仅少数中小基金公司出现了较明显的仓位调整,而大型基金公司仓位没有出现明显变动。其中平均仓位出现了显著下降的公司有金鹰、中海、海富通和国投瑞银等,而国联安、诺德和东方基金三家公司的平均仓位水平则出现较显著的上升。目前在大中型基金公司中,华安、博时和嘉实三家公司平均仓位最低,基本维持在70%以下,而光大保德信和中邮基金平均仓位水平最高,依旧维持在85%以上。
基金宁保守勿激进,
变化也许近在眼前
基金仓位作为机构投资人最为核心和有效的资产配置策略,也最能够反映投资管理人真实预期和策略判断,而自6月下旬以来股票型基金仓位水平已经连续三周维持在77%左右的位置,偏股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则连续三周维持了71%和66%的仓位水平。笔者认为这种局面暗示着基金管理人的某种“两难困境”——对中长期具有乐观预期而不愿减仓,可一旦高仓位配置,目前弱市情绪主导的大盘很可能会对基金净值产生破坏。从受托人的角度出发,“宁保守,勿冒进”成为非常现实的选择。毕竟弱市中低估值带来的只是长期投资的机会和良好的安全边际,而不会是立刻的收益,短期内主导市场或个股的只是情绪和流动性。
在15日部分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后,可以作出的判断是,短期通胀和加息压力得以释放,刺激政策立刻退出的可能性也在下降,是否“二次探底”则可能越发成为争议性话题,农行IPO保发后流动性有收缩的可能,但仍需观察。整体而言,市场的不确定性正在下降,而即将到来的二季报的密集发布,则为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观察实体经济现状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市场预期,作出合理的投资判断。
有很多投资者非常关心近来的政策变化,或者说政策风险,在目前环境下这种变化当然会为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但别忘记,政策的变动很大程度来源于决策层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调整,是随着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化的,而不是反过来。一个理性的决策集体,不会在通胀时大幅提高油价,不会在出口羸弱时降低出口退税,也不会在股市6000点时减免印花税。大多数情况下,经济政策都是反周期的,短期起到调节市场预期,长期降低经济波动性效果。
这样说来,政策的变化具有积极的一面,应该被合理全面的解读。至于基金,不应期望所有基金都能够在这个政策调整过程中起到“价值发现者”的角色,他们往往影响太大而成为了市场的一部分,只有其中少数反应敏捷、判断准确、行动果断的个体,能够成为这个过程中的领跑者,可惜我们并不知道哪些是,或不是,这个时候,基金研究便格外地具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