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伴随着基金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大部分基金公司都患上了投研人才饥渴症。证券时报记者日前获悉,由于缺兵少将,多家基金公司正打算从券商资产管理部门挖人,甚至有基金公司让记者当“掮客”。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该公司旗下一位资深基金经理将跳槽到另外一家基金公司,迫使该公司重新找人,经过多处搜寻,该公司最后把目标锁定在一家券商的资产管理部门的投研人士,目前双方已经基本谈妥。
新成立基金公司的人才饥渴症更是明显。深圳一家正在筹备的新基金公司目前四处挖人,最后他们从国内一家大牌券商的资产管理部门挖来了投资总监,搭建起了投研团队。
不仅是基金经理奇缺,基金公司对研究员也是求贤若渴。深圳一家“老十家”基金公司非常缺买方研究员,经过多处寻找,该公司最后从一家券商挖来了一位机械行业知名研究员。
然而此前,基金公司挖人更多的是限于基金业内部。一般情况下,一家基金公司给要挖的人许以高薪或者较高的职位,就基本能挖到。但是随着基金业人才日益缺乏,各家基金公司都对自己的投研人才严密保护,防止外流,在此情况下,不少基金公司只能把视野转向券商等相关行业。
为何基金业人才饥渴症越来越严重,迫使基金公司从券商等相关行业四处挖人?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表示,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是近几年中国基金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100只左右的新基金发行速度,再加上一对多开闸,加大了基金投研人才的需求量。二是成熟的基金经理“弃公投私”越来越多。三是新基金公司不断成立,今年7月初纽银西部基金公司已经成立,浙商、平安大华、国金通用、富安达等新基金公司也即将成立,新基金公司的成立将加速对投研人才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