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年初的跳槽高潮之后,最近公募基金的人事变动再现高潮。61家公司,500人左右的基金经理,仅半年就有222人次的人事变动,人员变动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创下近年同期新高。
公募人员大幅流向私募
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一方面,基金经理作为万众瞩目的职业,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拿着远远高于社会平均的高薪酬;另一方面,基金经理却极不安心于这份职业,频频离职或跳槽。
据数据统计,从2008年熊市以来,基金经理变动越发频繁。2008年132次,2009年237次,而今年仅上半年就达到了222次。如果算上基金公司高管变动在内,粗略估计总次数要在250次以上了,这个数据相对于基金市场仅有的61家公司,500人左右的基金经理,简直是太高了。
而近期关于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莫泰山辞职传闻,更是将人员变动从普通基金经理提升到了总经理的层次。根据相关公告统计,今年以来已有9家基金公司的13名高管离职,近期更有上海和深圳两家重量级基金公司CEO传出即将离职的消息。
在这222人次的人员调整中,公募经理多为"流出",而私募更多的是"流入"。"上半年的惨淡业绩让许多基金经理抬不起头,舆论上的压力使得一些基金经理纷纷'逃离';另外,公募基金受到日益严厉的监管也是一些基金经理选择'逃离'的原因。"有市场人士分析说。
"其实基金经理纷纷奔'私',更多的是因为私募基金合伙人制带来的巨大的利益分配。"某基金业内人士坦言,"比如,去私募管理2亿元资产,一年赚回4000万元,私募基金经理至少可以提取其中10%也就是400万元,这比大多数公募基金经理赚得多多了。另外,在私募工作也更自由。"
基金经理跳槽后
投资者不必盲目更换
基金经理的更换虽然与基金业绩并非一定成正相关联系,但是多少会有影响。"前阵子好不容易选定了一只基金,一直表现也还不错,但突然换了基金经理,这基金业绩就有了波动,没之前好了,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老基民李先生很苦恼,"真是得看运气,有些基金更换了基金经理业绩有所长进,有些则是因为基金经理比较优秀,去了私募,然后新来的基金经理水平不如之前的,这就让我们很失望了。"
和李先生一样,每每知道基金经理更换,投资者就特别犹豫,真不知道该不该继续拥有当时买下的基金。就此,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大家不要一看基金经理换了就想立马换基金,可以先观察两到三个月,看看新上任的新基金经理的表现。而且,因为基金经理更换的频率的确有点高,现在公司基本都会做好一定的防范工作,基金经理如要跳槽,并不是瞬间就完成的,多数情况是要经历一段过渡磨合期,可能是一个月,也可能是一个季度,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基金经理已经完成了一个交接,所以影响相对不会特别大。除非两三个月基金业绩下挫特别厉害,那么可以考虑更换基金,毕竟赎回再买新基金需要一笔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