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大摩原首席策略师巴顿·比格斯名著《对冲基金风云录》描述的,在投资组合纷繁而又多彩的美国理财产品市场上,尽管TOT(Trust of Trusts)产品存在多重收费的条件限制,但在保险公司、养老金机构这样的机构投资者的眼中,选择投资组合产品、通过专业人士来打理各种
各样的投资组合,这仍不失为一条简明的策略。私募产品中的“私募”
近年来,在立足于公募基金产品的传统FOF(Fund of Fund)产品也在进入大众投资者视野的同时,服务于更高端投资人士的TOT产品也悄然应运而生。这一方面得益于近年来国内理财市场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与阳光私募机构开始在资本市场显露头角有着密切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着力发展中间业务的银行人士也嗅出了专业理财模式中的商机,尽管阳光私募市场以及TOT市场近年来正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一大批银行还是在此类业务的资产托管业务方面进行了不错的尝试,并积累了部分经验。
“从海外经验看,TOT类产品更带有对冲基金的性质。”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总经理杨文斌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毫不掩饰对TOT市场的看好:目前海外对冲基金的整个市场规模达到2万亿美元,其中约有30%的市场份额为立足于各类基金组合的TOT等产品。“由于有着专业团队的深入研究,TOT产品在团队优势、投资逻辑和制度安排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明显优势。”更为重要的是,除了选择这类产品的个人投资者外,作为目前各类理财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银行渠道方面无法设立完整的投研团队,并对每类产品甚至于每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进行筛选和甄别,因此,TOT产品的投资顾问团队将直接填补市场的空白。
TOT渐趋主动
与基金机构在操盘前需要建立一个“股票池”一样,TOT产品也在运作前需要建立一个“基金池”,由此,也产生了TOT产品的不同设计。据了解,目前国内TOT市场有逐步从被动型管理向主动型管理的发展趋势。就被动型TOT产品来说,发起人往往在相同的信托平台上选择产品组合以“打包”提供给投资者,而后者与信托平台的关系更像通常意义上的储户与银行的关系,即挑选产品范围只能由单一渠道提供。这对于一个信托平台旗下的产品广泛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比之下,被动型TOT产品给了投资者更为广泛的选择,即采取了“全覆盖”的产品投资约定,即投资组合不仅包括单一信托平台上的阳光私募产品,而且可以“覆盖”到其他信托平台上发行的阳光私募产品,这不仅使得TOT的基金经理在选择投资品方面更游刃有余,也使得投资者本身也有着一定的自主权。
“运作TOT产品更像是在做选择人即阳光私募基金经理人的工作。”一位长期研究、跟踪阳光私募基金市场的TOT基金经理称,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阳光私募基金经理的业绩波动性确实很大,这使得简单挂钩于此类产品的投资者往往会蒙受心理上的压力,“在目前阳光私募产品和TOT产品存在较长资金锁定期的背景下,可能对吸引目标客户不利。”
相对有吸引力的是,被动型TOT产品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阳光私募产品,尤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定期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和优化,比如,在市场处于低位时投资于进攻型的阳光私募基金,在市场处于高位时投资于防御型的阳光私募产品。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主动型TOT在调整组合时可能会有一定的交易成本,而且,“也需要投资顾问方对不同类型的阳光私募机构之间的风格差异有着更加深入的把握。”相比之下,除了银行、信托、券商等机构作为TOT的发起人外,有着明显的团队优势专业投资顾问机构可能在未来TOT市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