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中报的陆续披露,基金公司的炒股路线,逐渐曝露于投资者眼前。根据wind咨询统计显示,今年4月1日以来,跌幅最大的10只股票中,有7只均出现了基金的身影,而这7只股票的跌幅均超过40%,市场公认的“成长股”,在这轮下跌中成为“吞金王”;而在涨幅前3名的
股票中,公募基金均与之失之交臂,让投资者感觉很受伤。
基金扎堆创业板 创业板虽然开板不足一年,但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参与的热情却十分高涨。根据wind统计,43只创业板股票都有基金的身影,其中
国民技术最受追捧,有34家基金公司扎堆其中,其前十大流通股东有9席都被基金所占领。
根据国民技术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196.45%。另外,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4亿元,同比增长141.68%;每股收益为1.16元,同比增长163.64%。
国民技术虽然业绩靓丽,但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从4月30日上市至今,跌幅高达23%,从最高价183.77元,跌至昨日的123.65元,期间最低还至102元,基本上呈现一种单边下跌的走势,参与其中的基金几乎全线被套。如果按最高价183.77元算起,9只重仓基金截至昨日的市值相差高达2.4亿元。
除了国民技术外,
神州泰岳也让基金伤透心了。据神州泰岳半年报显示,银华系旗下共有6只基金持有神州泰岳。虽然基金只数与一季度没有变化,但经过10转15的高转股后,银华系仍大幅加仓,其中尤以银华核心价值优选、银华优质增长增仓明显,持股数分别达600万股和412万股。整个银华系持股数达1755万股,占流通盘的22.22%。而从4月19日神州泰岳分红以来,股价跌幅近三成,如果满打满算,银华系在该股上的市值损失要高达11.2亿元。不过,由于二季度增持部分的摊薄,实际损失并没有这么多,但账面损失还是不小的。
根据wind资讯统计,目前基金重仓的前3只创业板股分别是神州泰岳、
万邦达、
华谊兄弟。除华谊兄弟外,其他两股的跌幅都超过20%。
而这种现象并不是在创业板才有,根据wind资讯统计,二季度仅中邮基金一家就持有
信达地产4963.16万股,而二季度以来,该股跌跌不休,从4月1日的10.91元收盘价跌至昨日的7.89元,跌幅高达25%。即4个月的时间,中邮在单只股票上损失市值1.5亿元。
除了这些跌幅较深的股票之外,不少基金也把目光瞄上了S系股票,博取交易型机会。根据wind统计,二季度
S仪化和
S上石化也都得到了基金的关注,其中上投摩根旗下一只基金就持有S仪化2482.31万股。S上石化更是有4只基金重仓持有,仅嘉实基金旗下的两下股基二季度就加仓4322万股,不过S上石化从二季度以来跌幅也是高达11%。
*ST新鑫、
*ST新材、
*ST南方、
*ST汇通、
*ST钒钛也都进入基金公司的收纳范围,其中*ST钒钛最受欢迎,5只基金扎堆其中,南方基金更是砸下8000万股。不过从这些ST股的走势来看,似乎都强于大盘,除*ST新材外(跌幅高达16%),其余的跌幅均在10%上下,好过了沪综指14%的跌幅。
三大牛股失之交臂 虽然在4月份的大跌中,基本上是泥沙俱下,但仍有少数股票逆势走强,而基金似乎总是与之失之交臂。比如二季度至今的涨幅前3名
*ST威达、
航天动力、
天山纺织(涨幅在80%左右),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均没有公募基金的身影。但据wind资讯统计,二季度以来跌幅前10名的股票中,却有7只均出现基金的身影。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参与的基金多为打新进入的,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进入的还是少数。 对于基金的失误,
回天胶业的走势最让人扼腕叹息,投资者曾经离收益那么近,但最终却擦肩而过。从4月份以来,回天胶业上涨超过30%,成为最牛的创业板股票,走势基本处于单边上扬。但根据wind统计,截至二季度末,其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并没有基金的身影。而根据其一季报显示,易方达和银河基金曾在其前十大股东中出现。很明显,这是基金中途下车,错过了一波不错的行情。
基金虽有错失良机的时候,但是也有的踏准了节奏。二季度的明星股
爱尔眼科,从4月1日以来涨幅高达21%,交银施罗德和东吴基金就是博取其中收益的幸运儿。根据wind统计,在一季度持仓的情况下,二季度东吴和交银施罗德继续加仓,其中东吴加仓167.79万股,仅此一股就让东吴二季度多赚4000万元。在市场一片风声鹤唳的情况下,有如此收益,实属不易。
除了爱尔眼科,
德赛电池、
洋河股份、
宁波GQY从二季度以来也有不俗表现,进驻其中的基金都有一定获利,但相比上述重仓那些熊股的份额相比,抓住牛股的基金还只是少数。
专家观点 基金投资不一定理性 上半年基金总共亏损5589亿元,当前的基金经理一共才540人,也就是说,每个基金经理手中有10亿元灰飞烟灭。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一直遭到质疑,而在二季度频频失手,也让投资者对此大为不满。有基民发帖表示,基金经理因为有相对排名的压力,因此投资多为扎堆式,比如
招行、
建行、
中国神华、
中石化等等大盘股,都成为基金的标配,基金经理的投资原则似乎变成“不求最好,只求最稳”,只要业绩不是垫底的,基金经理就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开脱。
好买基金研究所分析师曾令华表示,公募基金本身就是追求一种相对收益,因此排名的压力大于业绩的压力,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基金多爱扎堆。另外,这也可看出基金公司对于研究报告的依赖,不少基金公司,特别是小型的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不够,实地考察的机会不多,多是依靠研究报告,因而当部分券商对某家上市公司给予较高评价时,基金经理则会集体买入,导致基金扎堆的现象出现。
广发证券章丹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对基金而言,它们更看重个股前景而非一时表现。尽管有些个股今年表现确实令人失望,但像
碧水源、
长江电力这些具有节能减排、低碳等概念,这些概念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基金认为其后期具有升值潜力。而且这些“概念股”基金一旦放弃手中筹码就再难找到介入机会,所以现在虽然跌得比较厉害,还是不愿意放弃。
不过也有券商持相反观点。浙商证券分析师施震陨认为,虽然中报显示基金大量进驻创业板,但这些基金买这些创业板个股时不一定很理性,不少个股存在定位过高的现象。以碧水源为例,当初有100多家机构前去调研,事实表明这些机构当初对碧水源的看法太乐观。一个好的行业、好的题材,只有转化为良好的业绩才能支撑高高在上的股价。如果基金认识到自己当初的错误,一旦到了它们认可的价格就会割肉离场。(记者 叶静 见习记者 徐岚) (来源: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范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