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基金产品 > QDII基金和QFII基金

先行者上投摩根巨亏 QDII何去何从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梅岭
2010年08月12日07:35

  今年无疑是QDII年。截至8月4日,根据天相投顾数据统计:今年开启了自2007年QDII首发以来最大数量的年度按钮,引发了新一波的高潮—今年QDII的发行将超越前4年发行总和。

  2007年10月,中国面向海外投资渠道QDII获批,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以下简称“亚太优势”)带着无数个第一的光环成功起航。然而短短三年时间,上百亿的亏损额,不仅招致此前对其信心满满的投资者的不满乃至辱骂,还引来业内人士的探讨:为何杰出职业经理人坐镇,拥有上投摩根强大品牌号召力的亚太优势,却如此不堪一击?

  2007年,国内的QDII在海外股市泡沫快要破裂时才赶上末班车,最后摔了大跟头。在欧洲债务危机阴霾尚未散去之时,QDII再次扬帆出海,国内基金是否一致看好海外抄底的时机?如今,再次卷土重来的QDII们是否吸取了教训,可以“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呢?

  上投摩根QDII巨亏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2007年第一批出海淘金的QDII先驱损失惨重—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它们遭遇了高达431.97亿元损失。

  2007年10月,我国面向海外投资渠道QDII获批,第一批“出海”基金共4只,其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带着无数个第一的光环成功起航:国内第一只明确提出以亚太市场为投资目标区域的股票型投资基金;国内以一元面值创下首日即被认购1000亿元人民币的业内纪录……

  然而此后三年,亚太优势却交出了另一份“第一”成绩单。根据wind数据显示:2009年3月,我国全部400只开放式基金中,亚太优势以0.342累计净剩值成为业内首个“三毛”基金;同年7月,其跌幅4.37%成功垫底;2010年二季度数据统计,其以15.93亿元巨亏排名QDII基金亏损榜首……

  三年时间内,上百亿亏损额不仅招致此前对其信心满满的投资者的不满乃至辱骂,还引来业内一片探讨之声。业内人士分析称,金融危机的巨大漩涡,“水土不服”下的投资举措,双重压力下的亚太优势,寸步难行。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上投摩根总经理王鸿嫔在致亚太优势基金持有人的一封信中称:在金融海啸面前,所有的投资策略都已失效。

  2008年1月,当金融危机苗头正在上演,亚太优势净值还处于0.86元高位时,亚太优势作出判断:“市场底部已近,最糟糕时期即将过去”,随后,亚太优势整体持股维持在85%左右的高仓,且从未下调。并集中投资于香港、韩国、印尼等地。

  然而市场与其开了一个巨大的黑色玩笑:金融海啸爆发,亚太地区成为反应最为强烈的“震中”之一,被基民称为“自杀式”的投资举措导致2008年亚太优势跌幅57.2%,远远高于全球各大股指。

  QDII“偏向虎山行”

  “亚太优势这个产品其实设计得比较好,其实大家犯的错比较像。”在谈及亚太优势令人不甚满意的成绩单时,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群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当市场因亚太优势“第一”之位引发了黑色关注度时,数据显示:2007年成立发行的首批QDII基金,全军覆没,带给投资者超过431.97亿元的损失。风险的预估不足、产品设计有误等原因并非一家独有。

  QDII的诞生可谓生不逢时,2007年,全球股市一片火红,QDII承载了国内投资者全球美梦横空出世。而一出海即碰上全球金融危机,全部基金呛水而噎。跌幅最为惨重时,首批QDII净值缩水超过70%,华安国际配置甚至因涉及雷曼公司以及其关联公司的债券而被迫停赎。而南方全球累计净值损失则高达46%。

  “第一批QDII如果说做得不好,那么第一是客观原因,第二不排除有主观因素。”王群航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说,“QDII是对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而形成,就不应该限制在香港;而应缩小投资范围,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我们基金公司对境外的研究还有很大缺陷,比如易方达研究国内市场有约50人,30多个海外市场得需要多少人呢?”

  数据显示,第一批出海的四只QDII香港市场配置总市值均为资产净值比例中最高,嘉实海外高达79.89%,而2009年年报显示:大部分QDII前十大重仓股香港股票占九只,而全年买入卖出超过期初资产2%或前20名的股票中,80%以上是香港股票。

  “这其实是我们的一个通病,QDII是针对大陆以外的国际市场,但由于考虑到语言沟通这些方面比较熟悉,因此大多数基金便投入港股。”王群航分析道。而这样的举措导致QDII难以实现区域分散投资。

  此外,QDII高仓位运作也一直被投资者所诟病,而亚太优势仓位一直居高不下,甚至一度超过90%。此外嘉实海外仓位长期保持在80.58%不变,华夏全球精选一度为57.89%。这被市场认为是引发风险的原因之一。

  “我们是合资公司,因此所有的海外基金都是与业绩比较好的公司进行合作,所以国外基本上都是满仓运作,但由于国内投资者习惯于通过基金经理的一些运作投资,所以这是国内外认识上一个偏差。”谈及高仓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投摩根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曾有分析人士认为:QDII的外方顾问的投资思路是完全移植自国外市场的做法,常年保持高仓位,从不择时,而这并不一定适应国内市场。三年的QDII之路,也恰恰证明了这一“水土不服”。

  QDII们何去何从

  第一批QDII的惨败教训,后被分析师总结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产品设计存在缺陷,投资理念出现冲突,投资策略呆板,基金规模过大,行业集中度过高等多点原因。因此,在2008年之后,QDII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反思,终于在2010年重新迈入国际市场。

  在今年数量繁多的QDII中,值得一提的是易方达基金。作为今年新面世的QDII,也是目前基均规模最大的新贵。其实易方达早在2007年就获批发行QDII,但是它当时并没有随大流地“杀到海外去”。“可能是它的时机选择问题,还有一个是产品报批的原因”,王群航认为,易方达当年没有出海,躲过了金融危机这一劫;而今年投资海外,或许印证了现在是一个合适的时机选择。

  QDII第一批的表现惨不忍睹,首批试水海外的四只QDII生不逢时,在金融海啸中折戟沉沙无一幸免。2010年,QDII发行数量有望超过过去三年总和,但基均规模为5亿元,仅为2008年低潮时期的一半,首募规模陷入了6亿魔咒。

  因此,今年QDII数量虽较此前多,但金额却下降得有些惊人。“因为它没有盈利,没让大家赚到钱。”王群航指出。曾在2007年带有强烈“羊群效应”的QDII基金个人投资者,已经在惨败中学会了冷静投资。

  与前两批QDII相比,第三批选择近海出航,瞄准亚太市场的多了不少。这其中就包括6月份刚募集完毕的汇添富亚澳精选和7月19日发行的广发亚太。

  而在投资主体、投资区域上,第三批QDII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4月底结束募集的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是国内首只QDII指数基金,而与之前市场上的QDII基本上重配港股,轻配全球,风险收益与A股相关性依然较大相比,更具主动性。

  而汇添富亚澳优势精选基金,最大的亮点则是,投资区域瞄向了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这是市场中第一只对澳大利亚投资比例实行高配置的股票基金。澳大利亚资源丰富,很多业内人士由此将汇添富亚澳优势精选基金视为国内投资澳大利亚资源的直通车。

  此外,目前正在发行的国投瑞银全球新兴市场基金,是首只采用LOF模式的QDII,也是首只专门投资全球新兴市场的基金;长盛环球景气行业基金,是国内首只在全球范围内关注行业轮动的QDII。众多基金的分类举措,使得投资者在不复当年的狂热后,选择面更为广阔。正如一位基金经理所说:“那么多的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2010年年中,曾有数据显示:第一批QDII的平均净值为0.7195元,第二批QDII的平均净值为1.268元,今年以来新成立的两只QDII的平均净值为1.006元。节节上升的平均净值也重新燃起了憧憬海外市场投资的热情和关注。QDII似乎卷土重来。

  在变化莫测的金融市场内,每一次新兴市场都是危机的最大受害者,每当遇到不利的消息降临,投资者最先抛售的往往就是新兴市场的资产。而在基金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我国目前略显稚嫩的QDII来说,度过了最为严酷的黑暗,有过试水的先锋阵营,在失败中重新审度出发,也是金融体系迈向成熟而缴纳的必要学费。

(责任编辑:陈大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