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经济数据:CPI同比上涨3.3%,创年内新高;PPI增幅为4.8%,同比回落;M1、M2增速继续下滑,新增贷款为5328亿元。在此背景下,最近两个交易日股指出现震荡下挫,市场担忧央行可能采取调高准备金率、加息等手段抑制通胀。那么,各家基金是如何解读7月经济数据以及在此背景下的基金投资?
解读经济数据具体分析经济数据,各家基金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达成共识。诺安基金指出,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呈现高位缓慢回落的态势,说明下半年中国经济减速如期而至,也是政府上半年主动调控的结果。从7月先行指标来看,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会继续放缓,但在可控范围之内,也是政府期望达到的目标。
不过,对于通胀压力,各家基金出现较大分歧。诺安基金指出,7月CPI创年内新高,主要原因是食品涨价,尤其是猪肉价格7月呈现恢复性上涨。由于今年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较多,全球农业减产已成定局,因此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压力比较大。下半年国内粮食和猪肉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压力也不容忽视,所以存在一定通胀压力。
国投瑞银优化增强债券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怡文表示,受季节因素影响,未来2-3个月CPI可能会继续上行,预计将在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见顶回落。1-7月CPI同比上涨2.7%,而同期1年期存款利率为2.25%,已出现较为明显的“负利率”,虽然在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已无加息必要,但不排除央行为抑制通胀预期而小幅加息的可能性。
与之相反,广发基金宏观策略分析师孙建波认为,7月CPI上扬的主要推动力是受季节、灾害因素影响而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扬,属于短期结构性物价上涨,不至于引发全面通胀,也不至于引发极端紧缩的货币政策,因为主要生活工业品产能充分,粮价上涨的原因是农业歉收,紧缩货币无助于解决问题。
上投摩根投资副总监、行业轮动基金经理许运凯也表示,从全年来看,7月CPI应是全年的一个峰值,预计全年CPI可确保在3%以内,通胀处于可控状态,加息的概率进一步降低。
长盛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黄欣欣则综合指出,下半年加息等比较严厉的紧缩政策出台的概率很小,由于政府已经关注到经济回落的趋势,二次探底的风险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难以承担的。但是未来政策较大程度放松也同样不太可能,因为前期大量流动性投放的滞后效应正在陆续显现,而且诸如房地产问题和融资平台问题等也都尚未得到解决。
“号脉”基金投资对于最近两个交易日的市场震荡下挫走势,许运凯认为,急剧调整有利于市场风险的释放,利于中长期市场走势,其带来的更多是一些积极因素。“市场在2600-2700点左右做些整固是件好事。惟有夯实基础,后市才能有上升的空间。”
不过,种种对数据的不同分析却让市场在经历一波反弹后的后市走势显得不甚明朗,也使得基民投基更为谨小慎微。对此,诺安基金建议,在有分歧的市场环境中,不妨选择主题投资基金。主题投资就是自上而下地挖掘驱动经济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潜在因素,前瞻性地把握市场机会。如即将发行的诺安主题精选基金,就将从宏观经济、行业特征、政策制度、特殊事件等多角度寻找投资主题,并积极利用各种投资主题灵活构建组合。
而在各类投资主题上,消费主题受到一致看好。孙建波认为,在此轮调整中消费行业将出现结构性机会。“随着中国城市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人口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大消费的发展趋势明确。在经济长期转型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应抓住市场调整的机会,布局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受益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消费类行业和公司。”
李怡文则表示,由于判断当前已接近通胀末期,因此投资债券基金的良机也随之到来,建议投资者在基金组合中配置一定比例的债基,并选择组合久期在2-3年、侧重转债配置的债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