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先跌后涨走势如同蹦极 医药指数走势强劲
过去两个月,最富戏剧性的板块是医药生物行业。从6月10日到7月2日,掉头直下25%。但随着大盘转暖,作为大消费的龙头板块,医药又成为弹性最大的领涨板块,到8月10日,涨幅已超过30%。
在这“蹦极
”般的走势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医药板块的前期大跌背后,是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显著超配医药板块的公募基金群体地恐慌性出逃,相互斩杀使板块内血流成河;但在最恐慌的时刻,一些私募基金果断抄入。多空对决医药板块
作为基金行业首只医药行业基金,私募大佬吕俊旗下的“从容医疗1期”恰在市场最恐慌的6月30日成立,由于该基金的股票池是A股市场上160多只医药类上市公司,它的净值表现可以作为市场的一面镜子:截止8月6日,该基金的最新净值已达1.1314,这意味着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其净值增长已超过13%。
可以判断,正是在医药板块杀入阶段性最低点的那一天,这只携弹上场的私募基金出手了!
而在相同时点,一批靠“大口吃药”度过上半年艰难时刻的公募基金正不惜一切代价,重手减持医药板块。一位基金业内人士透露,在医药行业的第一波重挫之后,他所知道的几家公募基金均在短暂的反弹之中大举减仓。也正是部分机构的坚决出逃,带来了第二轮更凶悍的杀跌。
与之相对应的,是卖方研究员的犹疑不定。申万提出,下半年医药股的主旋律是“分化”。国泰君安证券判断“短期内医药行业可能将继续调整时间可能达到2-3个月。”广发证券更认为,医药行业进入负面环境,将医药行业中期策略从“买入”评级下调至“持有”。
私募从容拣拾便宜筹码
时隔仅一月,短期看多空双方似乎已高下立见。有分析认为,正是“回头盘”导致医药板块在此轮涨升行情中快速超越大盘。在公募基金最新发布的下一阶段投资策略中,大消费板块被各家基金同时看好,而医药板块更高居其首,显示机构在医药行业上重拾共识。
在这轮“过山车”行情中,人们更关注的是,私募基金为什么敢于逆众而行、坚决抄底?
出身“生物工程博士后”的基金经理姜广策告诉记者:“当时敢于提出坚决抄底,既有对大盘估值水平的整体考虑,更重要的是对上市公司的把握有信心。”他认为,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此前最被人们看好的抗生素类药生产企业,将让位于心血管病、肿瘤等慢性病类药物的生产企业,这将成为医药行业下一轮的重要投资方向。受益于此的优质企业,未来几年内将面临一个大发展期。他反问道:“有的上市公司,从35元开始,大股东就已经开始增持。跌到33元了,我为什么不敢买?”
医药行业机会在于个股
随着大盘在最近两周的持续震荡,投资者在质疑经济发展后劲与股市上攻动力的同时,也对医药板块的估值压力充满疑虑。
对此,姜广策分析认为,良好的业绩表现可能是医药板块今年最大的做多动力。不同的企业,可能在不同的时点出现业绩爆发期,因此,医药板块从来不缺乏投资时机。“一年四季都有找到业绩翻番上市公司的机会。”关键在于深入把握行业内潜力企业的个性化发展节奏,选择恰当的时机介入。他举例说,有的企业中报表现并不好,深入调研下去就知道,那是因为企业的新厂区尚未建成投产,根据其产品线进展,预计三季度业绩将会重拾升势,那么这就会成为基金下一步的追踪目标。
与公募形成鲜明对照的,还有私募基金灵活的操作手法。与公募基金重配置、分散投资的做法不同,姜广策表示,他在持仓上讲究“适度集中“,重仓持有的可能只有6-8只股票。
与公募基金习惯于自上而下的选股策略有所不同,姜广策表示,医药行业十分复杂,下半年从板块内部分析,很难看到明确的行业性机会,自下而上精选个股仍然是其主要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