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基金产品 > 私募基金 > 私募动态

行业高速扩张 正重构私募合伙格局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余子君
2010年08月16日08:22

官兵/图

  阳光私募业正以“深圳速度”发展着,而这种发展速度开始扰乱阳光私募的合伙格局,有些阳光私募由于人才培养跟不上规模增长速度,不得不让渡部分股权,以吸引具备丰富经验的投资人入伙。

  一位公募出身的阳光私募负责人日前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最近公司将某基金公司专户投资总监挖过来,成为合伙人,担任投资经理并负责部分管理工作,我们未来可能还会聘请一些投资经理。”

  以股权吸引人才加盟实为情势所逼。上述私募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成立之初,由于个人投资习惯等问题,采用了“一拖多”的模式来搭建投研平台。所谓“一拖多”模式,就是私募创始人自己担任投资经理,招募了多名研究员为其提供基础研究。由于研究员均缺乏经验,一般还需要创始人亲自指导研究。经历近3年的发展,目前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迅速攀升,从当初的几个亿发展到如今的20多亿,跻身阳光私募第一梯队。但是在3年时间内原有的研究员没有一名成长起来,足以成为投资经理。“不仅如此,在资产管理规模不断上升的同时,我自己年纪越来越大,精力每天都在走下坡路,在这种情况下要吸引高手加盟,让渡股权引入合伙人也是无奈之举。”上述阳光私募负责人表示。

  上海一家私募公司总经理表示,目前阳光私募投研团队的构建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精英模式,即投研团队一开始就由几个具备丰富投资经验的精英构成,这些精英均拥有公司的股权,团队十分稳固;另一种是“一拖多”模式,即公司投研团队的核心只有1人,研究员大多没有经验,为基金经理做一些辅助性工作,暂时还不是公司的核心投资人员。具体看来,精英模式更有利于公司实现稳定良好的投资业绩,同时对投资经理的个人能力要求也相对较小,只是需要让渡部分股权。而“一拖多”模式,不仅对于投资经理的个人能力要求非常高,而且初始资金投入相当大,而好处就是可以独享公司全部利润。但是随着阳光私募资产管理规模的迅速膨胀,单凭一人之力很难支撑,因此,未来可能有更多的阳光私募出让股权,引入合伙人,并肩战斗。

  某私募研究人士表示,采取何种模式来搭建投研团队,取决于私募公司的发展阶段。比如资产管理规模10亿以下,采取“一拖多”模式可能会发展得很好;而资产管理规模一旦达到30亿或者更多,投资难度也越来越大,基金经理需要覆盖更多领域才能做好资产配置,这样一来采取精英模式集众家所长,可能就会起到1+1>2的效果;但是一旦资产管理规模突破百亿,这两种模式可能都不会适用,那时需要的可能是一个可以与公募基金媲美的投研团队。

  

(责任编辑:姜隆)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