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珀宏脱困新政:天治告别华夏模式,主攻量化投资
理财周报记者 慕白/文
物极必反。提起天治基金,业内未免唏嘘,甚至“踩”上两脚,因为从静态历史看,此前沸沸扬扬的“天治基金乱局”和仅有36亿的规模,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困难”。
这些困难包括人
们所谈论的如下内容: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天治基金总资产规模为35.9亿元,基金总份额为67.99亿份,其管理规模在60家基金公司中位列倒数前五;人才短缺,基金经理升格助理,天治基金创下两月纪录;2007年实现净利润659.81万元,2008年萎缩为180.33万元,而2009年则实现1622.10万元的净利润。今年一季度,天治基金净利润仅为57.02万元。二季度,亏损已经势在必然。
但实际上,谈论这样的小公司到底如何困难,已经没有意义,如同天治基金总经理刘珀宏在电话中对理财周报坦陈:“中小公司日子不好过丝毫不用掩饰,尽人皆知。”
“最重要的是,中小基金公司有没有可能长大,以及如何可能长大?这才是最重要的。”另一家规模稍大的基金公司人士评论说,“天治这样的公司,历史包袱也有,如何才能规避走上金元比联这样的路?”
摆脱华夏模式
而从天治基金新科老总刘珀宏的战略看,天治的确已呈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谈问题都是一样的,人才问题、渠道弱势、财务压力。”刘珀宏说。但是在其看来,更为根本的问题在于,小基金公司都在学大基金公司,都想走华夏基金的模式,即打造明星基金和基金经理。
“实际上,这对小公司来说是不现实的。”他认为,对中小基金公司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两个:
“第一其实不是业绩,而是风险控制。小基金生存的压力更大,因而只能在风险可控内功扎实的前提下去探讨业绩的复制性。第二是,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特色道路,做成自己的品牌,而不是盲从。另辟蹊径是可以成功的,不一定非要华夏模式。”
但从产品线上来看,天治基金是目前100亿以下基金公司中产品线最完整的。目前共有7只产品,从股票型、混合型,到债券型基本已经布局完毕。
但是,如此布局实际上将天治拖入了泥潭,而丧失了核心竞争力。而刘珀宏新政的核心叫“守正出奇”——即在保持目前业绩稳定性基础上,重组资源攻克量化投资。
勒紧裤腰带
“自力更生。”他说,股东对天治有规划,但不是短期。“所以,必须要勒紧裤腰带。”
“而短期内,我们整个资本市场的环境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承担亏损的局面,但反过来说,也给了我们调整机构的机会。”
背靠深渊的刘珀宏是如此解析其新政的三板斧的:
第一是架构调整,流程再造,加强风险控制,“这个是最根本的事情。”第二,整合资源,全面向围绕量化投资的投研建设、IT建设、系统建设倾斜。“淡化市场和品牌营销,今年市场不好,我们干脆牺牲这部分,先练好内功。”第三,拼渠道。在交行、民生、建行、农行和浦发等弱势渠道外,“开拓工行、建行、中行,已经获得了一些认可。”
最核心的是,他对整个投研团队的重新定位。投研短板一直是天治基金的软肋所在。去年以来,赵玉彪下了大力气希望使此局面得到改观。提拔了闫译文为副总经理、破格将就职仅2个月的基金经理助理秦娟扶正,去年还从申万巴黎挖来常永涛为投资总监、从国泰基金挖来了吴占峰担任研究总监等。
而刘珀宏还透露,最近在国内一家机构挖了一位重量级的数量化投资专业人士,这是其构想中未来团队的核心人物之一。
“总的说来,我们不打造明星基金经理,目前2/3基金的业绩排在前1/2,整个公司走在一个向上的缓慢通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