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种赚个股难赚指数的行情,近日,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在操作上出现了明显的背离,境内外机构操作背道而驰,基民应该跟谁走?
国内基金高调参与个股行情,近两周,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整体仓位两周内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八成基金高仓运作。
同期,QFII资金却已在
悄然减仓,防范风险,短短两周内,仓位降低了14.7个百分点。
境内外基金动向 QFII与国内基金操作背离 “用兵之道,在于因敌变化而制胜”,面对大小盘股估值严重背离的A股走势,境内外机构投资者近日在操作上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国内基金高调参与个股行情,QFII资金却在悄然减仓,防范风险。
QFII资金悄然减仓 海通证券日前首次推出的投资中国A股QFII基金股票仓位监测报告显示,截至9月3日,12只QFII基金股票仓位的简单平均值从8月中旬的89.56%大幅缩水至74.86%,减少了14.7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8月23日至9月3日,海通证券监测的12只QFII中,5只QFII仓位增加,7只QFII仓位缩水,主动减仓的QFII占比近6成。减仓基金中,保德信资产旗下QFII基金仓位降低较多,平均降幅达45.38%,三星投资的主动减仓比例达到23.3%。增仓的基金则幅度均不超过10个百分点,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QFII基金增仓幅度较大,平均增仓9.24%,其余的增仓幅度均在3到4个百分点左右。
国内基金仓位上升 与此同时,根据渤海证券基金仓位监测模型,截至9月3日,纳入统计范围的319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9.75%,8月20日该测算仓位还仅为74.76%,期间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整体仓位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
基民动向 基民入市热情持续“高温” 与国内机构一样,基民也积极参与这波炒个股难赚指数的行情中。近期,基金开户数持续增加,已经连续六周超过四万户,虽难称得上火爆,但也依然维持在年内较高水平。
中登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基金开户数4.6万户,比此前一周增加1630户,环比上涨4个百分点。拉长时间来看,基金开户数从7月初低位的不足三万户开始上升,到8月中旬达到本轮反弹以来最高的5.5万户;虽然8月份以来市场以持续震荡为主,不过基金开户数依然维持在4万户以上的水平。
申万巴黎基金最新一起投资风向标显示,基民对后市还较为乐观,24.00%的投资者认为上证指数有望突破前期2701高点至2800点;20.00%的投资者认为上证指数会上攻3000点;27.00%的投资者认为上证指数会在2600~2700点区间运行;18.00%的投资者认为上证指数会在2500~2600区间震荡,10.00%的投资者认为股指会跌破2500点。
建议: 分散持有基金分批建仓 在认识通胀状态下投资必要性的同时,理财专家表示,基民在投资基金时,一定要注重攻防结合的平衡搭配。基民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力确定一个比较明确的投资目标,审慎选择3~4只长期业绩优秀的不同类型的基金,构建一个攻守兼备的基金投资组合,在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同时,赚取稳健的收益。
从中长期投资的角度看,基民通常可以分三个层面构建攻守兼备的基金组合。
第一层,不同类型的基金其风险收益特征不同。
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四类基金的风险和收益依次由大到小递减,对各种不同类型基金应合理搭配,通过各类基金不同的风险回报特性,来有效改善风险调整后的整体组合回报。(具体配置建议见上表。)
第二层,在具体基金的选择上要注意风格搭配,重成长也要顾稳定。
特别是要注意大盘蓝筹风格基金和中小盘风格基金之间的混搭。最近几年来国内股市大小盘股风险表现差异非常明显,很多时候是中小盘股表现明显好于大盘股,也有一些阶段是大盘股大涨而中小盘股表现偏弱。
国金证券建议,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现阶段在基金组合风格搭配上应适度搭配大盘/中盘风格基金。
第三层,分批建仓,阶段调整。就算自己看好了某只基金,也要谨慎出手。
建仓要分批次,既能降低投资风险,又能更清楚地了解基金投资理念。此外,基金作为一项长期投资,并不是简单地买入然后持有。尤其是股票混合型基金,由于其大多数的资产是分配到权益类资产而非固定收益类资产,简单地买入并持有,并不能保证到期能获得固定的收益。我们建议基金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混合型基金时能够结合股票市场的走势或预期作出阶段性地调整。
投资原则:
通胀不消 投资不止 一直被市场称为“先行者”的QFII,由于对市场具有“先知先觉”的把握能力而备受关注。目前,QFII在国内资金依然狂热时悄然撤退,基民是否还该参与目前这波“搏傻”的行情?
“通胀压力不消除,股票型基金投资应当不停息。”理财专家指出,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为2.25%,通货膨胀率在3%左右,不投资也有财富损失的风险,而从中长期投资来看,布局股票型基金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会在短期内消除的通货膨胀,造就了在任何时点购买股票型基金的必要性。因此,每次市场的大幅度下跌,可能都是投资者低成本购买股票型基金的机会。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陈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