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股票投资,可能有人会发现一个现象:有些地方老出不了牛股,投资这些地方的股票,要么总也不涨,要么坐过山车。比如东北、西北、湖北等地,出长期大牛的土壤似乎很不肥沃,最奇怪的是上海也很少出产牛股。虽然这个现象不是绝对规律,而且相信有些地方正在改变。但在
买这些地区的股票时往往心里还是会多一分警惕,是不是被人忽悠了,买了也怕坐过山车。今年虽然大盘不好,但有一个投资的线索就是区域经济,虽然开始这是一个概念,但大半年下来,区域的消费类公司却明显跑赢同行也跑赢大盘,而且从半年报看,这些公司的业绩大都好于预期。这还不算完,如果统计一下中小板和创业板,大家会发现,上市公司更多地出产于几个区域:如深圳、北京、浙江、广东等。那么投资者要不要考虑区域的因素呢?比如要投资工程机械,投资长沙的两个公司比投资其余地方的公司回报要高很多。如果提高到商业理论上分析,原因还是有的,叫产业簇群。大致意思是,一个企业会比较孤独,更多同类企业扎堆,一方面可以形成产业链减少成本,另一方面互相近距离竞争,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中国公司大量市场化上市已经开始,这种市场化的上市能否最终在地域上形成分工呢?比如美国在加州有硅谷,但西雅图也有微软、亚马逊。中国的硅谷会在北京中关村还是深圳?中国最知名的两个互联网公司,腾讯在深圳,百度在中关村。至于西雅图,中国也有类似的候选城市。一个是杭州,阿里巴巴和淘宝网公司所在地,另一个有可能的候选城市是成都,有成飞集团,电子和网络产业也相当发达。像北斗产业链目前比较领先的企业国腾电子一上市就深受市场追捧。这两个城市也比较有意思,一个可能是中国最优雅的城市,所谓“浓妆淡抹总相宜”,一个可能是中国最悠闲的城市,不修边幅,总是喝茶搓麻将。但这两个城市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像西雅图一样适宜生活。最终结果是什么现在谁也无法下结论,但有两点可能会引起大家的注意:一是上文提到的这些地方是目前新股总部较集中的城市;二是这些地方出产牛股的数量也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