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伟、范勇宏“辞职被否”的传闻在基金业引起轩然大波。有消息称: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副总经理王亚伟双双要求辞职,被证监会驳回,原因是“社会影响太大”。事后,华夏基金忙着澄清。其实,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可以觉察出传闻的蹊跷之处——程序不对,也不合逻辑。基金公司高管辞职应该先报到公司董事会审批,然后再上报证监会核准,通常证监会不会对这种人员变动进行干预。
作为国内炙手可热的明星级人物,王亚伟的各种传闻不曾间断,包括多次离职的传闻。而基金经理、公司高管的人事变动也早已成为业界常态。去年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名基金经理变动,今年这一速度更快。截至2010年9月16日,272只基金公告变更基金经理。很多基金经理纷纷转投私募。
近年来,众多公募优秀人才大量流失到私募,的确是由于公募基金行业在制度设计上有缺陷,就此监管部门有责任会同基金公司,尽早拿出相应政策,解决人才大量留失之痼疾。
基金公司应该也有值得检讨的地方。在基金行业发展早期,基金公司往往过于宣传强化明星基金经理个人能力,明星基金经理就如同一块金字招牌,为新基金发行、老基金持续营销招揽人气。这一点,现在仍没有改变。2008年10月,华夏策略精选在熊市中一天就募集了16个亿,王亚伟的个人魅力可见一斑。
虽然王亚伟目前管理两只基金规模只有80多亿元,相对于整个华夏基金2400多亿元的大盘子来说,不过百分之三。但作为基民心中的偶像,王亚伟几乎就是华夏基金公司的代名词。一旦王亚伟真的离职,会给华夏基金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谁也不敢妄加评论。
某财经网站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22.1%的网民认为“肯定对华夏基金公司的业务有很大影响,基民会出现赎回潮”,甚至还有14.67%的网民认为“没有了多年树立起的标杆人物,华夏基金可能会一蹶不振”。
毫不夸张地说,王亚伟是基金业内受关注程度最高的基金经理。从2006年开始,其业绩连年排在前十位。而不像有些基金经理今年第一,明年则名落孙山之外。有人称他为“基金业一哥”,甚至被称为“股神”,他选股的“稳、准、狠”在业内无人可及。多年来,他一直在被媒体与市场炒作着,他的持仓品种、新购入的个股无时无刻不是市场跟风的热点,也是媒体报道的焦点。其实,这是非理性的。这一点恐怕也并非出自他的本意。
外界的过度炒作也把王亚伟神化了。在基金业发展初期,靠一两个明星基金经理做大规模的做法尚可以理解,然而,在基金业发展到12年的今天,单靠明星基金经理一招鲜的营销方式已经显得落伍。基金公司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到如何强化公司整个投研平台的作用,形成自主培养基金经理的路径,复制出更多的王亚伟。否则,如果因为一个明星基金经理的出走就有可能引发基民大规模的赎回潮,基金公司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其实王亚伟也不是一朝成仙的。在2003年,王亚伟管理的华夏成长的业绩甚至还沦为倒数第一,后来,他也是通过学习才奠定了自己的风格与投资理念。
因此,在人才大量流失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应该把提升公司整个投研团队的整体实力放到首位,唯有如此,才能把业绩好的偶然变成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