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投资攻略 > 基金动态

基金新蓝海 困而谋变 基金"蓝海战略"应势而生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晓婧
2010年10月11日06:30

高晓建 漫画

  从零到七百!公募基金在短短12年内迅猛扩张之后,也让该领域变成充满竞争的“红海”:趋同的营销战略,同质化的基金产品,使得有限的基金市场过度拥挤,以市场份额为目标的客户争夺战越演越烈。

  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

也是最坏的时代。”

  面对阳光私募、券商自营和集合理财、保险资金、企业自有资金投资的日益壮大,公募基金“带头大哥”的地位开始动摇。基金公司的老总们齐呼,“基金业生存环境越发恶劣!”

  “困”则“谋变”!风靡全球的《蓝海战略》曾为中国企业家们点亮了一盏在市场激烈竞争中胜出的明灯。如今,在基金业业态急剧变化之际,开辟新的盈利模式,跳出“红海”竞争思维,转向“蓝海战略”,俨然已经成为行业的发展新趋势。

  毕竟,在“红海”中徜徉只能拥有现在,而在“蓝海”中搏击才可能获取未来!

  

  谋变:战略布局“非公募”

  如果对公募基金足够熟悉,则会发现,多数中型规模的基金公司已经将非公募业务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专户、企业年金、社保、投资顾问……全面开花。

  “今天或许很多人会讲,基金公司开展非公募业务多数是在‘赔本赚吆喝’”。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总经理坦言,“我们乐意用当前公募基金管理上获得的利润来滋养非公募业务。10年后再回过头来看,就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厚积薄发。10年后,我敢断言,当前看似已定的基金业竞争格局可能完全被颠覆。”

  业内人士预期,各项“非公募”业务将逐步走向市场化,“弱管理”渐行渐近,监管层显然有意鼓励基金公司寻找更为多元的商业模式拓展发展空间。事实上,在“专户、QDII资格门槛将降低”预期渐强之际,业内又传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讨论已久的增聘境内投资管理人事宜或许很快就会启动,相关部门正在进行最后的论证与准备。

  海富通基金相关人士表示,之前亦有听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启动增聘境内投资管理人事宜,若真如此,海富通亦会积极申请。而深圳两家大、中型基金公司和部分券商也都在积极准备,力争获取管理人资格。

  据统计,目前国内社保基金的国内投资管理人共有十家机构,其中包括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和嘉实等首批获得资格的6家基金公司,国泰、易方达、招商和中金公司也相继成为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人。截至2009年底,社保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7765亿元。据某社保基金人士透露,管理社保基金规模在几百亿的公募基金公司并不在少数。

  此外,随着基金“一对多”专户的推出,基金公司专户业务开始蓬勃发展。南方一家一线基金公司副总坚定地认为,“大力拓展专户业务,会是该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

  近期塔牌集团披露的可转债网下配售名单显示,共有达到183只基金专户“一对一”、“一对多”产品现身榜单,这也是基金专户产品现身上市公司网下配售最为集中的一次。此前,中行转债的发行亦使得基金专户实力得以暴露,其中,动用专户数量在10只及以上的公司达到8家,易方达、嘉实、华夏分别动用18只、17只和15只专户参与。此外,博时、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国泰、建信等5家公司出动专户数也均在10只以上。

  除上述两大业务外,基金公司一度热衷追逐的企业年金业务也遇上了“版图”扩张良机。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2010年1季度我国企业年金组合数量为1216个,资产规模达到了1871.7亿元,较2009年末分别增长了14%和15%。而世界银行则预测,至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约15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面对这片巨大的“蓝海”,有着太多的机会等待公募基金挖掘。

  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总监透露,国内基金公司目前负责“打理”的企业年金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这笔庞大的资金主要集中华夏、博时、嘉实、易方达、海富通和南方基金等6家基金公司手中。

  “非公募”业务的“蓝海战略”,已经使得一些基金公司的非公募资产管理在规模上紧逼甚至超过公募业务。据了解,海富通、鹏华、长盛、招商等中型基金公司均有这种趋势。

  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截至6月30日,海富通旗下的企业年金规模已经达到110亿元,投资咨询210亿,专户规模20亿,即“非公募”业务总计已经达到340亿,同期该基金公司公募资产规模则为376.21亿元。

  截至2季度末,鹏华基金旗下包括社保基金和专户业务在内的“非公募”业务规模也达到400多亿元,同期该基金公司旗下公募规模总计则为470.5亿元。长盛基金“非公募”业务更有赶超公募业务之势。据了解,截至2季度末,长盛基金旗下公募资产规模总计352.7亿元,而包括社保和专户在内的非公募业务总规模则超过400亿。

  此外,招商基金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公募资产规模为312亿元,今年初该公司宣布所管理企业年金客户数量已经超过60家,若再加上50多亿的专户业务和所管理的社保基金,该公司非公募业务规模已经达到200多亿。

  

  突围:全方位发力国际化

  在中型基金公司战略布局“非公募”业务的同时,一线大型基金公司则将目标放在了海外市场。“国际化、全能型”的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基金“大佬”们下一个十年的目标!

  2010年7月,由大成基金香港子公司(大成国际)担任管理人的“大成中证中国内地消费ETF”在港交所上市,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是内地基金公司在香港的子公司推出的首只公募产品!

  在首只产品受到投资者热捧之后,大成基金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正在着手准备新产品的发行,其方向依然是ETF产品。此外,上述人士表示,一旦政策明确,在相关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会积极开展小“QFII”业务。

  大成基金总经理王颢认为,在海外市场推出公募产品只是一小步,中资资产管理机构要有更加广阔的发展视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经在制造业等领域培育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未来,随着人民富裕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人才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资产管理领域,一定会涌现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资企业。

  在王颢眼中,“一流资产管理机构至少具备这样的特征:一是在国内资产管理行业居于领军地位,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有其他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优势;二是对海外投资者有一定的影响力,具备与外资大行在国内市场直接竞争的实力。这个目标很难,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耐心,通过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随着全球化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及外资金融机构“涌进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事实上,自嘉实成功完成海外并购第一单后,其国际化业务也大幅提速。

  据了解,自去年9月1日开始,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将旗下包括亚洲股票、大中华股票在内的数只由DWS(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共同基金委托给嘉实国际管理。

  “此次并购的成功,可以看出与外方合作很成功,但这不是终点,而仅仅是起点。”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下一步想做的,是把嘉实国际打造成嘉实走向海外的桥头堡和旗舰。通过嘉实国际这扇门,逐渐扩大海外业务的比重。据了解,目前嘉实国际管理的资产超过20亿美元。赵学军的目标则是,“未来五年,嘉实将把境外资产管理比重从5%扩大到20%。”

  在基金大腕们逐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之际,中型基金公司也开始加紧QDII基金的布局。今年则无疑成为QDII基金的大扩容之年。在2008年年底之前成立的QDII产品一共有10只,而2009年全年仅有1只QDII产品面世。今年前3季度发行成立的QDII新产品已经达到11只,另有3只处于发行期。

  

  创新:基金销售驶向蓝海

  除发展多元化业务,转向“蓝海战略”外,基金业在“红海”中的竞争,也开始逐步跳出单一化的竞争模式,寄望于产品创新,寻找基金销售的“蓝海”。

  2008年至今,近3年时间,新基金成立超过300只,而整个基金业却陷入份额“滞涨”的怪圈。一边是潜在的巨大基金销售市场,另一边却是基金公司高管们直呼基金销售“困难”。

  “道理很简单!”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看来,“行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产品供给爆炸式增长,如果需求没有跟上供给的步伐,基金业内部不可避免陷入在既定市场的红海恶性竞争的泥沼。基金业近3年的市场份额争夺,基本上是在争抢存量客户。”

  业内人士自嘲,在基金审批越发市场化后,基金发行却逐步步入了“十亿时代”。基金如何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或许答案只有一个——创新!

  在“经济结构调整元年”,各种紧扣时代脉搏的行业主题基金开始涌现,基金破题“同质化”又获新的注解。

  继易方达消费行业基金募集金额超过63亿元后,日前成立的汇添富医药行业基金的首募金额也高达40.8亿元,规模远超同期发行的偏股型基金。此外,记者获悉,中海基金旗下的环保新能源基金已获批,从排队“待批”的股票方向基金来看,大消费和新兴产业等主题基金俨然成为基金公司关注的焦点。

  例如,鹏华基金上报了消费优选股票基金,民生加银申报了内需增长股票型基金,易方达申报了医疗保健行业股票基金。新兴产业基金更是受到基金公司的热捧。其中,东吴基金申报了中证新兴产业指数基金,诺安基金申报了上证新兴产业指数ETF及联接基金,信达澳银则申报了产业升级股票型基金。

  而此前备受“冷落”的债基销售也在3季度“火”了一把!据统计,3季度成立的8只债券基金募资总额达到339.2亿元,在3季度新基金募资总额中占比近5成,而这一数据也逼近了债基发行历上的367.16亿元的单季最高值。其中,工银瑞信双利债基首募达到140.53亿元,华富强化回报债基和富国汇利债基更是一日售罄!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银行等渠道低风险资金的需求,债券基金还将保持快速发行。事实上,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信息显示,9月证监会共计受理了9只新基金产品的申报募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6只为债券型基金,至此,目前排队申报的债券型产品已经增加至16只。

  

(责任编辑:姜隆)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