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频频传来基金获批的消息,不过债基仍旧是主流品种,而拿到批文的股基也是各有特色,均顺应市场,和市场热点相吻合。
10只基金扎堆获批
上周(10月11日-15日),海富通稳固收益、易方达岁丰添利、中欧增强回报、银华信用双利、华安稳固收益、博时博时转债增强基金均获批;与此同时,建信内生动力、国投瑞银中证下游消费服务指数基金(LOF)、国联安上证大宗商品股票ETF及联接基金均拿到证监会批文。
“一口气放行十只基金,这个速度颇为罕见,可见市场大涨之际,监管层也倾向于多发基金,放行力度进一步加大。”一位基金分析师指出。
记者注意到,10只基金中,仅建信内生动力、国投瑞银新兴市场、中证下游消费服务指基、国联安上证大宗商品ETF及联接基金4只股基。纵观这四只股基,清一色全都是主题投资基金,切合市场热点,且和目前政策风向一致。
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在中国证监会网站上看到,上周仅有一只博时抗通胀增强回报基金申请募集,同样是契合了目前市场对于抗通胀资产的需求热点。
债基发行仍不减
6只债基几乎先后在上周获批,并将于近期发行。目前尚有2只债基处于募集期,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新基金受理和审批进度,尚有17只债券基金等待在通道中。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债基发行会再现发行高潮。
Wind资讯显示,刚刚过去的三季度债基一共吸金约370亿元,已经超过了2008年一季度的367亿元,一举成为债基募集资金最高的单季。“债基的吸金效应使得基金公司纷纷上报债基,以便获得较为理想的首发规模。”一位基金公司工作人员分析。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王群航则向记者表示:“上周获批的新基金都是前期基金公司上报的产品,前期新产品的上报多以债基为主,因此虽然上周市场大涨,但是股基获批并不多。”
同时他指出,基金公司上报的产品,等到获批之际很难契合市场。基金公司发新产品本照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要适应基金公司的需求、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但是新基金的上报和审批往往都是赶不上市场的变化。同时,他建议投资者对于债基的选择一定要甄别,特别是扎堆发行之际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