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一个接着一个,基金圈最近甚是“热闹”。
先是传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司(简称国富基金)原基金经理黄林涉嫌“老鼠仓”被调查,很快国富基金的书面回应称黄林已经离职,并否认公司旗下基金存在“老鼠仓”,随后国富基金对笔者称并不清楚黄林是否被调查。
接着又有传言称申万巴黎基金公司疑遭监管机构突查,申万巴黎基金的书面回应则称“我司近期未受到任何监管机构的核查。我司各项工作一切正常。”
再之前的传闻则是某资产规模排名居前的公募基金总经理被“双规”,该传闻甚至引发市场恐慌和上证指数大跌,后经证实是虚惊一场。
在这轮传闻潮中,私募基金也没能幸免。早在今年9月就有传言称原重阳投资首席投资官李旭利被原东家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举报,此后李旭利突然从重阳投资辞职,之后升级的传言则是李旭利涉嫌内幕交易被调查,但李旭利却称“我怎么不知道?没人找过我。”
一边是传闻不断,一边是监管力度的加大。近期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意见,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更是称这次的打击力度前所未有。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政府也正在准备指控多宗内幕交易,并且涉及多个投资顾问、银行家、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交易人及分析师。
撇开这些传闻是否属实不谈,这些传言和监管力度的加大不无关系,但也折射出基金行业普遍面临的信任危机。
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公募基金,在进入12岁的时候频繁遭遇“麻烦”。投奔私募潮、高管和基金经理频繁变动、深陷举报丑闻、老鼠仓事件、话语权旁落等,都让公众对基金行业的信任度下降。
基金反映的是持有人和管理人之间的信托关系,基金公司按照基金合同的规定管理资产,持有人按照合同约定取得收益,基金合同是双方行为的准则。但是,不少基金却违反基金合同,投资风格发生漂移。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统计显示,2009年以来仅从基金股票投资的财务属性看,有78只基金的投资风格发生漂移,加上不少基金屡屡出现集体踏空市场和“赚了指数不赚钱”的尴尬,这些都让投资者对基金公司的信任大打折扣。
在上述关于某资产规模排名居前的公募基金总经理被“双规”的传闻中,有基金公司站出来称有被谣言误导的基金持有人甚至因此赎回了基金。传言让其赎回基金,说明这些持有人可能认为传言属实,而且认定会影响基金的收益,轻信传言本身就是信任的缺失。其实基金持有人不用如此着急地赎回产品,因为传闻尚未被证实,即使传闻被证属实,新的基金经理管理的业绩并不一定比此前的业绩要差,相反还可能会让此前业绩较差的基金柳暗花明。
“基金业发展到今天,我看到了危机,是投资人的信任危机。基金业要进行一次深刻的改革。”中国证监会有关官员最近称。
但是,目前的信任危机不仅仅只针对基金行业和基金公司,也涉及到对监管层的信任危机。在这些众多的传闻中,监管层并没有站出来给出正面的回应,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传言。特别是今年4月国内某财经媒体报道出的证监会员工李莉涉嫌内幕交易的事件中,监管层在回应中除了确认李莉的直系亲属炒股外,将涉及自己的指控推得一干二净,此事也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