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于2010年12月2日在深圳举行。论坛主题为“投资基金的多元化发展与规范。”搜狐基金作为网络支持媒体直播了本次大会,以下是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叶俊英在论坛上的发言:
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叶俊英 |
叶俊英:刚才听了三位嘉宾的发言很受启发,尤其是两位美国嘉宾谈了他们公司的情况,两家公司很有特色,我也去过,每次去了以后感觉很受鼓舞,感觉前途光明。回到中国来,我们还得面对现实,还得脚踏实地,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基金也的发展道路。所以,听下来这个差别还是非常非常大的。除了刚才两家公司非常有特色的,美国我去过的,或者是间接了解的资产管理公司,还有很多是非常有特色的,有做零售、有做机构的、有做主动的、有做被动的、有综合性的、有做细分市场的,那么他们这一种业态,我感觉是在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咱们才走过十三年的路,中国的情况跟美国很不一样,所以62家基金管理公司,现在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大家都在走综合化的路,都在追求规模,这是我们行业去想的,也在时间的。
我想这是确定一个公司战略的时候,或者业务模式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咱们投资者的需求,如果离开这一点去考虑我们的业务模式,去考虑我们的战略,可能就是一个本末倒置了。
刚才我听赵总讲,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增长很快、保险业的资产增长很快,包括信托投资公司,也2万亿、3万亿、4万亿的这么上去,基金业是三年多了,在3万亿的水平上停滞不前,所以我就想,咱们中国的基金业有没有深刻理解我们投资者的需求,有没有去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我也想了一下,银行也好、保险也好,包括信托也好,他们主要是提供收益比较稳定的,预期比较明晰的产品给投资者。我们基金行业2006年、2007年说给投资者赚了100%多;2008年亏了60%、70%;去年又赚了不少,算下来可能是给投资者赚钱的,但这种赚钱的预期不稳定,我们毕竟是改革开放才三十余年,我们大部分投资者才投资万把块钱,这种对投资回报没有预期,那就不会把增量的钱投到我们基金里头。
第二是我们的监管环境,上午姚主席讲“放松管制 加强监管”,那就是回到我们行业的现实,就是说谁能够进这个行业,你应该怎么做,甚至你可以做多少,全部都给你管住了,在这个监管面前,由不得你去想。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行业发展多元化,在目前这种监管环境下,我们就做不到多元化。做不到多元化,你就不能很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所以我说监管环境是我们考虑公司战略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那还有就是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现在市场虽然说发展的很快,但毕竟还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在这样的转轨市场里面我们能够做的是确实非常有限。很多新的产品,我们说新的产品,实际上在成熟市场是非常传统的产品了。我们现在都还不能做,一天到晚想着还是二级市场的股票、二级市场的债券,资本市场的广度、深度、规模、流动性,各方面都还存在很多制约。
我们说资产管理行业是资本市场的附属物,有什么样的资本市场就有什么样的资产管理行业跟它相适应。我们受制于这个,很多战略的发挥,也由不得你去想。当然还有公司内部的环境。我们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里面,股东应该由什么人担任,也由不得我们去想;股东能够做多长时间,也由不得我们去想。所以你考虑战略的时候,你可能是今天想着明天的事,不会说今年想着明年的事,那就很多短期行为也会出来了。这就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客观环境和现实。
在考虑战略的时候,一些主观的想象能够起多大的作用?起码我从业将近二十年以来,我自己的感觉,在资本市场里面,经常是干一些种瓜得豆的事。我记得当时在证券公司的时候,90年代中期,我们年年开年终工作会议,都在讨论工作发展战略怎么样,公司细分市场在哪里,明年工作重点应该怎么安排?每年都讨论。每年讨论很多我们主观的想象跟最后实践发展下来相差甚远。
为什么?就回到刚才讲的原因,就我们那个市场化程度比较地,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大家也可以看见,现在证券公司也一些细分了,有一些可能发展成为全能的了,有一些以经纪业务为主,有些可能是投行做的不错,稍微有一些特色,但也还没有达到充分竞争的地步。
我们在2005年,当时也确定没有想情况,就ETF刚刚出来的时候,在中国这么就是糊里糊涂,懵懵懂懂的上了,无论是从投资回报,经营规模都还可以,前面我们还有一些被动的产品,我们公司管理的资金,主动管理的和被动管理的差不多,我们被动管理的还超过了主动管理的,我主动管理的,可能是五六十号人,这也是大大超出我们的意外。
当时想在权益类的主动投资方面形成一些特色跟优势,没想到现在被动投资,规模起来的这么快。所以我就说,在中国可能考虑战略更多的还是要通过实践慢慢去摸索出来,而不是说你关在办公室里头几个同事讨论讨论,确定一个战略,你就能够做的下去的。我也记得有一些同行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尝试,有些可能走的比较好,有些也是经历了一些曲折吧。
所以,在中国你是整个战略,你走综合的,走细分市场的,包括你的客户是以机构为主还是以零售为主,你的产品主动、被动的,还是说国内的业务跟国际的业务怎么考虑平衡,还有很多了。包括你的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很多子战略,而且都是要慢慢通过实践,你去总结、去感悟。最后根据公司自己的比较优势,可能要更长的时间,现在是十几年吧,我记得时间还不够,才会有一些感觉,才会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所以,在公司里面考虑战略,我觉得很孤独,因为董事长跟我讨论讨论,别人都不关心。跟大家讲,大家也没什么兴趣。
这是我的感受,基金公司你的整个战略、商业模式确定要充分考虑投资者的需求,考虑中国监管的环境,考虑中国的特色,还要考虑公司内部方面的情况,股东结构、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等等,慢慢通过摸索才能够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