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交易所基金将朝透明化方向发展,促进交易所基金交投活跃的措施应早日出台。
透明化令交易所基金发展快速
国投瑞银基金公司总经理尚健认为,未来的基金产品会向两端靠拢,一端是完全工具性、透明化程度非常高的被动产品,一端是体现基金公司价值的高收益、绝对收益产品。
交易所基金就是第一类产品的典型代表。尚健认为,透明性是提高交易所基金交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这类工具的投资人是在判断市场走势之后选择的。在这方面,类似指数基金等被动型产品更有优势。
而在贝莱德安硕亚太区主管Nick Good看来,交易所基金里的ETF最被看好。“亚洲目前ETF的规模资产大约相当于美国五六年前的规模。目前在中国上市的ETF只有13只,但从每天的交易量来讲,中国已排到亚洲第一,按资产总值来说排在亚洲第三,发展潜力仍然很大。”Nick Good认为,亚洲ETF市场发展非常快,但产品普及率比美国要低。亚洲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市场,美国是一个非常单一的市场。即使这样,大家还是认为亚洲的ETF市场会有强劲的增长潜力。从目前看,亚洲ETF基金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其他市场。
完善政策促进交投活跃
一些机构投资者坦言,目前关于交易所基金的一些规定制约了交易所基金的发展,希望能够做出一些修改,以使交易所基金交投更活跃。
泰康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段国圣认为,一些法规制约了LOF基金的发展。“LOF基金的流动性非常不足,我们曾经做过统计,所有的LOF每天总成交量大约1亿多元,所以每只平均不到300万元,不能满足像我们这样一些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段国圣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受到了“T+2”制度制约。国外市场虽然也是实行“T+2”,但不同的是其融资融券制度比较成熟,而目前国内融资融券刚起步,这使得套利盘不足,流动性很差。另外,90%的保险公司都是租用券商的交易席位,而根据相关规定,投资ETF时租用的席位无法用股票进行转换来获得基金份额。这也制约了机构参与交易所基金。
一些与会人士认为,在制度创新上,交易所基金还可以迈出更大的步子,包括引入做市商制度。一位与会人士说:“对LOF或是ETF,引入做市商能够提高流动性。通过分仓等措施引进相关的做市商,无论对基金公司还是对券商都会带来好处。”
银河证券副总经理齐亮说:“作为一项增值业务,我们正考虑在ETF业务方面提供双边报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