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本身来说对于ETF的发展持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汤弦:对于ETF这个产品上交所是具有非常大的期望,今年年终的时候交易所提出了四大市场的发展战略,第一次把基金市场提升到一个单独的市场的高度,交易所既要发展股票蓝筹市场也要发展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未来还要进一步发展衍生品市场,所以基金市场是第一次达到这种高度,当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种板块,一个市场的架构来发展,在这个市场当中ETF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力量,所以我们对于这个产品也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因为它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品种,未来的一些衍生品我们也是非常希望基于ETF的,对于未来产品的分工架构我们是这样理解的,因为ETF是一个实物产品,今后可能会发行基于指数的期权和期货,但是基于指数的产品肯定是必须基于交易所的,因为完全是技术的原因,如果不是基于现金实物的期权或者期货,这个是必须由上交所来完成的,所以这个分工是非常的明确,我们也都有共识,所以ETF的产品既是发展基金市场的一个主要力量,也是未来上交所发展衍生品市场的一个基础,所以我们对这个品种是非常看重的。
主持人:好的,我们再来跟汤总交流一下,因为我们有一句话,叫“好的总是放在后面”,为什么这么说呢,既然大家都觉得上证综指这么重要,而且每天所有的投资者打开电脑第一眼要看的就是上证综指目前的状况,为什么一直到今天财来推出这支指数的ETF,您觉得主要是技术问题吗?还是因为本身的难度所决定的?
汤弦: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产品本身的难度,当年推出ETF的时候,说实话,这也是一个舶来品的概念,当然现在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实际上就是一个指数股票,盘中可以实时交易的指数,所以对ETF我们一直有一个看法,ETF,包括后续的一些投资品应该是像造飞机一样,造飞机的工艺是相当复杂的,但是对乘坐者来说是非常简单的,知道头等舱、商务舱就可以,所以ETF开发本身的确是像造飞机的一个过程,对公司后台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会全面提升基金公司内部管理的水平,尤其是后台方面的一些要求,所以这个技术层面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有几个复杂的方面,如果仅仅耦合在一起风险相对来说会比较大,因为开始的时候无非就是这几个方面,一个是指数复制的难度,还有就是后台运作的难度,所以开始做的时候可能不太想把所有难的东西全部放在一起,所以先做一些比较简单的,第一个做的是50,因为相对来说偶数比较少,运作起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对于综指全样本其实难度是不小的,所以也是从04年底到现在已经五六年的时间了,这个品种运作得趋于成熟,所以考虑技术上的一些突破,包括富国提出的优化复制的概念,当时可能是从市场的接受度来说不太理想,但是总体还比较相信富国的复制的技术,希望把它们做好,ETF是交易所的一个旗舰的基金产品,上证综指也是一个旗舰的指数,我们希望能够运作成功,把这两个旗舰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成为我们市场的一个旗舰产品,我们也有这种期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