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年底,一年一度的基金排名战打得火热。两位基金经理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一位是今年的领跑者华商盛世成长基金的基金经理孙建波;另一位是卫冕冠军、有“最牛基金经理”之称的王亚伟。两者相差几个百分点。于是乎,不少媒体高度关注两只基金的表现,或称“巅峰对决”,或言“两强决战”。
每一年,基金排名战都是媒体报道的重头戏,王亚伟年年都是夺冠的候选人物,其选股能力固然令人钦佩,但其管理的基金也存在特殊情况,或者说“硬伤”,对其倾注如此大的关注度似乎有欠公允。一方面,对投资者而言,如果想做点投资,就会发现这位“最牛基金经理”管理的2只基金年年都是封闭状态。华夏大盘自2007年1月19日起,暂停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投。掐指一算,已经“暂停”了近4年;另一只华夏策略自2008年10月23日成立以来,始终暂停申购。
另一方面,对其他基金经理而言,“最牛基金经理”并未和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放式基金持续“封闭”,不仅可以控制基金规模,让基金始终处于“船小好掉头”的状态,还可以避免投资者频繁申购赎回导致规模变动。这两种情况,都能降低基金经理的管理难度。而这两只基金,恰恰是精心维护的袖珍基金:华夏大盘精选仅6.32亿份;华夏策略混合仅12.80亿份。这与其他基金动辄几十亿份、甚至上百亿份的规模相比,已经占得先机。且不谈重仓股和操盘风格,仅从这些表层因素来看,这样的基金即便夺冠,也不具备标杆意义。
今年,华夏更是将封闭策略发挥到极致:除指数基金外,今年华夏旗下业绩增幅超过10%的基金,无一例外,全部暂停申购。剩下可供申购的基金,今年业绩增幅只有个位数,甚至收益率为负。这样一来,在客观上,投资者不得不面对“好基金都不卖,卖的都不是好基金”的局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好基金都不卖”的现象说明,国内优秀基金经理十分稀缺,这是当前国内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的瓶颈,也是造成开放式基金封闭化的客观原因。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一个为大众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行业,“好基金都不卖”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也不应受到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