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刚刚过去,虽然目前各机构的统计不尽相同,但去年公募基金行业规模整体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整个基金行业的规模由2009年末的2.6923万亿元下降至2010年末的2.5184万亿元,缩水173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几年前十大基金公司所占份额逐步增加不同,2010年末前十大基金公司所占份额首次出现下降。Wind资讯统计显示,前十大基金公司的份额占比从2009年末的48.57%降至47.84%。
这个数据背后,是整个基金行业持续了一年的焦虑:行业规模萎缩,如何保证自己的蛋糕能够做大?是依靠业绩拉动规模,还是依靠销售增加份额?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又在哪里?
问题远比答案多。
竞争:“贴身肉搏” 差距如此小,以至于不前进,就有可能被赶超。
规模下降最多的是“龙头老大”华夏基金。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华夏基金管理的资产份额为2657.59亿元,2010年却降至2247.13亿元,下降了410.46亿元,是全行业规模绝对金额下降最多的基金公司,市场份额也由9.87%降至8.92%。
由于华夏基金在2010年全年未发售新基金,份额的减少主要来自投资损失和赎回。这也使得它们与行业追赶者的差距逐渐缩小。2009年末,华夏基金规模比第二名易方达高出1062亿元。但2010年末,它较第二名嘉实基金只高出644亿元后者是大公司中为数不多的规模正增长者。
不仅是华夏基金,博时基金的规模也由2009年的1504.56亿元下降至2010年底的1176.22亿元,减少328.34亿元,而它的追赶者南方基金规模却只下降了37.34亿元。按照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如果包括QDII、不加联接基金的计算方法,南方其实已经超过了博时。此外,交银施罗德、长盛等基金公司均因为规模下降过多而被对手赶超。
策略:业绩VS新基金 不过,在整个行业规模减小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些公司实现了正增长,它们依靠的方法则不尽相同。
在2010年增长最快的公司都是依靠业绩崛起的后期之秀,天相投顾总结的2010年基金公司全年平均业绩成绩榜上,华商、摩根士丹利华鑫、东吴名列前三。这三家公司也是规模和名次上升最快的三家。
此外,前十大基金公司中增长较快的嘉实基金也是受到了其业绩的带动。数据显示,其2010年整体业绩增长率达到12.35%,是前十大基金公司中业绩最好的。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报告指出,新发基金赶不上存量基金的大幅缩水是资产缩水的主要原因。截至去年年底,2010年新发基金资产净值为2421.50亿元,但存量资金净值缩水达4121.50亿元。
不过,依旧有依靠新发基金取胜的公司。譬如,规模由第十位上升至第八位的银华基金,是2010年发行新基金最多的公司之一,新发基金募集金额逾百亿。四季度,其货币基金规模也增加了约70亿份。
有意思的是,成功的首发并不意味着全部。在2010年创出首募规模之最的工银瑞信在发行完超过140亿元的新基金后,其总规模反而减少了98亿元。
增长:三个方向突围 公募业务扩张遇阻使得许多基金公司转而在其他业务上发力。
以最为业内期待的专户业务为例,在试行两年之后越来越为基金公司重视,广发、汇添富、泰达宏利等基金公司的专户“一对多”均已达一定规模。专户门槛放低之后,许多基金公司也已全力开始筹备。
“除了规模外,专户的分成模式对基金公司利润贡献度更高。”一家北京地区基金公司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此外,养老金业务成为一些基金公司布局的一个重点。博时基金提供的数据显示,至2010年末,该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已经超过660亿元,超过了排名第十的富国基金的公募业务规模。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也多次表示,要把养老金业务作为公募基金的管理重点。
不过,也有人依然对公募业务充满信心。“和专户相比,我更看好公募业务本身的增长。”赵学军对记者表示,国内的公募资产管理所占比例依旧偏低,且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之后,投资者对公募业务也有了新的认识,预计2011年将出现基民的申购热潮,公募基金行业有可能出现新的爆发式增长。
作者:贾华斐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姜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