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正处在建仓期的次新股基而言,尽管手里握着钱,但似乎处处都有“地雷”买大盘蓝筹股,大盘跌;买消费类股,估值又贵了。
Wind统计显示,从2010年11月以来成立的偏股型次新基金有26只,募集总金额为743.64亿元,其中大约有16只是主要投资于消费或新兴产业等的主题类基金。
在这26只股基中,剔除在2010年12月20日以后成立的6只股基,其余股基最近一个月的平均回报为-3.16%;其中跌幅最大的股基一个月净值跌去了7%。另外,从净值变化来看,还有建仓速度较慢的基金如兴全沪深300,自2010年11月2日成立至今,净值跌幅约4%,而同期沪深300指数跌幅已超过10%。
不难看出,建仓期的股基正面临着难题:一些建仓速度较快且主要投资于成长类个股的基金,在市场的波动下,继续忍受股价的回调;建仓速度较慢的基金则在等待中,担心着政策超调风险。
沪上某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在2010年12月初成立,截至2011年1月14日,该只基金最近一个月的净值跌幅为1%左右,建仓速度较慢。
“市场不好,手里握着钱,敢下手吗?”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该基金经理。
“现在不会建仓,还会卖出一些手中的股票。”上述基金经理说道,“我在观望,观望CPI数据,整个流动性的情况。等想买的股票股价掉下来。”
“我总体偏谨慎,指数下跌的空间不大,但大盘要涨起来没这么快,个股分化会比较严重,现在不好抉择。”他继续说道。
同时,沪上另一基金经理则显得乐观一些。他管理的基金仍在建仓期,最近一个月的净值跌幅超过3%以上。但他坦言,即便是市场跌到他的心理点位2650点,也不敢大肆出手买入股票,因为政策存在的变数太大“即所谓政策超调风险”。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姜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