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基金专题 >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全球视野高峰经济论坛

对话一“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影响”实录

来源:搜狐理财
2011年01月18日15:15

  2011年1月18日,北京王府井希尔顿酒店,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以全球化的经济视野,联 合《21世纪经济报道》共同打造“思辨全球,领新变局——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全球视野高峰经济论坛”。搜狐 基金对本次论坛进行现场直播!以下是论坛主题对话一“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与资本

市场的影响”全场实录:

  对话一“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影响”实录

  主持人(杨曦):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大家回到我们下午的论坛活动的现场。经过中午短暂的休息,相信大家对上午论坛的内容有一定的消化,在今天上午来自美国的第43届佛罗里达州州长约翰·艾理斯·布什先生来到我们论坛的现场,向我们分享了他对美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和中美经济关系之间的一些观点和他的看法,同时外经贸部原副部长龙永图先生也在上午的论坛中与我们进行了共同的演讲的分享,展望了他对未来中国经济的一些观点。在下午的论坛环节我们将分上下场两部分谈一谈货币政策的改变对中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影响,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影响。首先我们开始第一场对话,谈一谈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一些影响。在去年年初我国的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了稳健,稳健型的货币政策会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和作用?下面我们为大家请上我们下午的对话嘉宾,下面请大家掌声请出:

  友诚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博士

  复星国际联席总裁范伟先生

  《21世纪经济报道》副主编刘冬先生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基金经理张晓东先生

  今天汤博士来到我们的现场,您的Title大家肯定很好奇,友诚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怎么不在经济圈混了,来公益圈了。为我们介绍一下吧。

  汤敏:是的,我从原来研究发展基金会做政策研究的,现在转到公益领域,其实这也不奇怪,现在很多的高端人士开始做公益。实际在国外很多的国家很多人做到一定的时候,他们可能都去做公益,其实也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风尚。我们个人一直对公益有兴趣,现在友诚企业家基金会它是以企业家,包括复星老总,包括泰康人寿等等这些,一起做主要以扶贫为主。现在想办一个友诚公益大学,特别是要深入的推动这个事情,所以把我请来做友诚大学校长,我是冲着这个来的。

  主持人(杨曦):将来友诚大学会向社会招生吗?

  汤敏:它不是学历制的,它是非学历制的,我们有几个领域在做,一个想把一批大学生,就是有志于锻炼自己对中国的公益的问题,还有贫困的问题感兴趣的大学生我们把他们组织起来去工作一年,经过这样的锻炼,我们企业家也需要这样的大学生,这样的员工到企业工作去。另外社会上很多公益事业我们也在推动,比如说我们现在有5800万退休人员,怎么把退休人员组织起来做志愿者,一谈志愿者我们都说的是年轻人,实际上我们成为资深志愿者对社会贡献才大,我看有没有简易可行的防止把这些退休人员组织起来。

  主持人(杨曦):汤博士一开始为我们介绍了其实人人都在变化,我国的货币政策也是,去年还是适度宽松,今年变成了稳健。其实我也听人说过对于货币政策来说无所谓稳健,就是一个松和紧。所谓的稳健只不过是从紧的另一种说法,您同意吗?

  汤敏:对货币政策我也很关注,因为我还有一个帽子,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副主席,所以对货币政策,对国家宏观经济也是非常的关注。确实中国人有一个褒义词,贬义词,所从紧好像觉得有点贬义词,用稳健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但是实际上我认为就是比较从紧。为什么从紧,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通胀压力加大。还有经济增长我们要防止经济增长过热。第三个国际热钱在今年非常的快。所以从这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通货膨胀,还有特别防止未来通货膨胀,我们现在要用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未来出更大的问题。

  主持人(杨曦):去年年底的加息是不是从紧的表现呢?

  汤敏:是的。

  主持人(杨曦):现在中小机构和大型机构已经不一样了。

  汤敏:对,这是非常对的,我们中国未来的经济结构需要很多小企业的发展,能够有一些活力,通过这种有区别的货币政策或者一些措施,能够使我们经济结构转变的更加速。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货币政策现在从紧的趋势,同时还要看到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有很多的改革在里头。这个我觉得同样对企业,对社会,对我们整个经济结构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主持人(杨曦):谢谢汤博士。第二个问题提问范伟总裁,范总来自上海复星,刚才汤博士提到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我不知道范总把您所在的复星归为哪一类,我想归哪类好像都挺尴尬的,因为对民营企业来说上海复星无疑是国内翘楚,应该是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您觉得今年货币政策的收紧对于您所在的上海复星来说,您感觉到压力吗?

  范伟:复星现在把自己定位成是一个投资平台,投资公司。之所以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投资公司,是因为我们看到中国未来还是充满着大量的投资机会。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还是存在着大量的投资机会。这是我们复星成长的一个大的基础。我们也希望说在以中国动力作为一个基础,我们又能够嫁接全球的资源来发展这个,在中国动力的基础之上来发展公司的投资业务,这是我们公司的定位。

  主持人(杨曦):范总说到投资平台,所以去年您从福地退出之后有很多评论,认为复星从以前自己掌舵到向职业经理人转变的过程。您觉得2011年房地产市场走势怎么样?

  范伟:房地产市场首先从供应方来讲它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企业,开发商对资金的需求非常迫切的,所以货币政策紧缩对开发商的压力会很大的。第二个从购买方来讲是一样的,现在购买房无论是真正买家还是投资需求,总是 需要银行的支持,包括按揭贷款,作为包括房地产投资商需要很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如果说整个2011年货币政策很紧的话,房地产市场肯定会受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个事情话分两头讲,因为一头说货币政策紧了我会受影响;另外一个就是说房地产是天生的一个,当下正是城市化进程当中的关键环节,我们现在从一线城市去到的二线、三线、四线城市,这些地方的改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以前的这些地方都是没有小区的,只有一栋楼,现在大家看到越来越多漂亮的小区了,所以全球这些需求,来自县级市和地级市的需求让你不可想象有多大。所以这种又有一种强烈的购买欲望,所以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平衡,中间肯定会找到一个平衡点。至于这个平衡点对2011年底房价是上升还是下降谁都不好说。

  主持人(杨曦):我想从中国城镇化进度越来越快,对于房地产企业还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政策的趋向,所以即使在货币政策出现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比较乐观的整体来看待这个行业。

  范伟:对,作为个体的公司来讲,在中国的行业里面来做,其实作为一个微观的公司来讲,它要想的事情首先它把产品做好,把客户研究清楚,这是它自己要关心的事情。第二个,把自己公司的杠杆控制好,负债率控制好。这个是作为一个微观的公司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去生存、去发展的核心。货币政策我们是控制不了的,我们也影响不了,但是我们能够影响的是说我们做产品的档次,我们影响的是说我们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这是我们自己能够确定的。

  主持人(杨曦):再说说复星相对更加主业的方面,医药生物板块,我个人有一个很想问的问题,就是医药股未来今年的走向您认为怎么样?

  范伟:医药股,我对股市没有特别的研究,所以我也没办法说今年怎么样。但是我想医药之所以大家比较关注,或者说市场上还比较受欢迎,主要大家觉得是说医药这个东西的需求是不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就是说你无论货币政策怎么调,生病了该看病还得看病。所以相对来讲医药这个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波动相对会小一点。这是一个方面,所以它相对是一个抵御政策风险比较强的一个行业。

  第二个,这个行业又让人有比较大的所谓往上的空间。往上的空间的预期就来自于大家对技术进步的期待,一种期望,大家都觉得生物工程,基因工程,说不定哪天在哪个地方就有突破,这种突破带来的科技的生产力的增长,带来的对健康,对生命的这个东西,这个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他有一个很大的憧憬在里面,所以它既稳健又有憧憬,应该是一个很受期待的投资品。

  主持人(杨曦):刘冬是媒体人,你有没有通过观察感觉出来今年和去年货币政策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金面的资本市场也好,实体经济也好,在你的感觉有没有什么变化呢?比如加息我们一块砖,两块砖上来了,现在您觉得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温度怎么样?大家的情绪怎么样?

  刘冬:我首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刘冬,我们报纸大家应该大部分看过,今年也正好是第十个年头,因为我们是2000年1月1号成立,我一直作为报纸分管资本市场报道的一个牵头的人。刚才杨曦说到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我想在这里举个现象,就说截止到现在,从国外的市场来看,主要是从成熟的资本市场,像美国资本市场,现在的美国的道琼斯指数应该是一万一千七百多,它已经创了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从10年的表现,我们看看像亚洲一些市场,特别是像新兴市场,像东南亚、印度,南亚的一些市场,像去年涨的最好的市场是孟加拉国,大概是涨了80%多。

  主持人(杨曦):但是孟加拉国在年底民众都上街游行了。

  刘冬:对。像印尼大概是40%多。还有印度是10%几,还有泰国,菲律宾涨的非常好。去年中国整个市场的指数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下跌的,因为我们也算了一个帐,大概市值消失了1.7万亿,到今年元旦过后,当然由于整个像经济预期的,通货膨胀的预期,所以说各个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纷纷加息,也是跟中国一样的,它对货币政策的一个收紧,但是中国这块表现的,从资本市场这块来说表现的尤其猛烈一些。因为昨天的股市我估计大家感觉到比较寒冷,昨天跌了八十多个点,三点几,今天我看也没太大的向上的表现。

  我刚才举的一个现象,就是说为什么在全球经济的环境,其实并不是那么坏的一个情况下,中国的市场为什么…

  主持人(杨曦):特别我们还老说自己一枝独秀的情况下。

  刘冬:对。去年股市的涨幅,中国是列到倒数第二,第一是希腊。就说今年市场情况特别让人意料之外。因为我是上上个礼拜跟几个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在一起聊天,刚好马上要过元旦了,要对今年有预测,大家的预测比较趋同,就是一季度不会太明朗,但是二季度、三季度肯定会不错,除非是中国发生恶性通胀事件,但这是一种小概率事件。还一个就是再像08年一样,如果有什么大的雪灾这些东西,可能会刺激通货膨胀进一步的提高。但是整体预测大家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到了昨天跟大家通电话,大家就觉得还是有点看不清楚了。因为他们之前的预测,他是基于比如说全球经济还是逐渐回暖的一个过程,特别是美国,美国的经济向好以后,它会刺激中国的出口。还一个中国本身的库存的增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货币政策的预期大家是比较一致的认为19%,大概也就调到21%。

  主持人(杨曦):如果按0.5%还能加四次。

  刘冬:对。现在一年期的利息大概是三个点,我们从08年金融危机以后,当时是银行的一年期利率最低调到2.25%,加息不会特别强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中国的资本市场表现的非常脆弱的形势?所以大家也搞不清楚。因为我是作为媒体人,实际上我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记录人,记录大家的思想,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所以连一些专家都搞不太清楚,我刚才上台之前我还是想请教一下像汤敏教授,像专门做实业的范总这块,我还想作为媒体的身份想请教一下你们怎么看中国这样一个事情。

  主持人(杨曦):昨天大盘下跌张总肯定知道了,您情绪还稳定吗?

  张晓东:挺好。因为本身我二级市场投资也将近十七年了,我在美国做了六年,香港做了五年,现在国内做了六年,刚才大家谈到,像昨天那种情况,值得这种市场大跌的情况通常我不看了,我就早点上床,今天早晨起来游个泳。

  主持人(杨曦):我不知道投资人买了国海的资金心里是什么感受?

  张晓东:投资一定要从容。

  主持人(杨曦):我们看到很多,别说基金的经理人了,就是职业的炒股人,我们经常邀请到节目里面,我很用功的,我每天交易时段我看盘的,这种人的确他也赚到钱了,我们就很佩服。

  张晓东:现在看的是大的方面,包括今天过来学习。像二级市场,我看今年市场肯定也是这样,今年有可能也是跌,我知道很多人都在说市场三千点,四千点,乱讲。从大的角度去年应该是跌的市场,只是说到去年年终的时候政府做了干预的,所以去年年底的时候GDP超大家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管加息还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就是温水煮青蛙,就是整个市场就在通胀中流失。说去年为什么GDP增长数据这样,今年GDP数据肯定会提高,但是资本市场不好,为什么不好?不好的原因是确定性,这但非常非常重要,大家知道要买消费类,因为消费类成长确定性高,我们资本市场不确定性非常高,这种情况下,作为整个市场投资回报,我们整个经济里面是货币收紧,我们的资本市场里在未来对盈利前景不确定性情况下肯定不考虑。去年如果没有中国政府在年终比较低调的干预,整个资本市场去年应该是负的。所以今年我觉得不确定性还是很高,像会不会加息,今年的整体回报可能不会太好。

  主持人(杨曦):您对买基金的朋友会有什么建议呢?

  张晓东:像我们公司长期来说,主要注重选公司,这个市场现在有机会,像去年说没机会,但是水泥股也有,水泥股政府鼓励整合。所以所有板块我都看好或者不看好,市场还是有机会。就是今年有机会,投资不去猜点位是多少,不管政府是什么样的政策。对我来说我不去猜测市场,重点在选股。

  主持人(杨曦):您在选股方面有什么诀窍呢?

  张晓东:别人不看好的我就看好。实际上去年年底我整个市场上房地产板块配的最多的,我管两个基金,一个基金配了18%,一个基金配了16%。所以我现在老关心说谁不看好。

  主持人(杨曦):您觉得哪些大家不看好?

  张晓东:我还在听大家的情绪,这次我主要来听听大家哪些不看好。

  主持人(杨曦):我们看到美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跟我们国家是相反的,我们是对于新的一年来说松财政,紧货币;美国是松货币,紧财政,这个你能为我们解释一下吗,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

  汤敏:因为它整个的宏观的背景不一样,它的形式不一样。我们看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非常低,所以它没有必要把货币政策做的偏紧,它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第二个,它的赤字已经相当高了,而且它的总体积累的赤字也非常高,它的财政压力非常之大,这时候如果它再放松,它有可能出现像希腊这样的债务危机。现在不但是美国,包括整个欧洲的发达国家,现在都是在财政上压力非常大,所以它们在目前情况下不可能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现在它没别的选择,只有更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我们来说正好相反,我们高通胀,通胀的威胁并没有被排除,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财政政策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健康的,我们财政赤字比较低,我们去年的财政收入也不错,所以宽一些的财政,紧一些的货币跟我们目前的情况非常吻合。

  刚才谈到了整个今年,不能笼统的说好还是不好,因为一年有365天,我们觉得上半年肯定也偏紧,因为我们通货膨胀的压力也还在,风险还在,另外还有全世界的经济在今年上半年不会太好,但是慢慢的到了今年下半年可能会稍微好一些,另外从我们角度来说,我们也有可能会稍微低一些。可能这时候货币政策会发生一些变化。反过来,如果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比较快的话,也可能会有些变化。所以我们严谨一点,我们还是要观察,但是在未来几个月,在通货膨胀威胁还没有基本上压制下去的时候,就国家的政策来说它不可能承担这么大风险。那么至于股市好一点、坏一点,两害取其轻,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可能通货膨胀对于全体老百姓的影响会更大,那么这个首先得把通货膨胀排解掉。

  主持人(杨曦):的确对于短期市场的预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汤敏:其实经济学家就不应该去预测,经济学家的预测不是做股市的。

  主持人(杨曦):所以他们没有汤博士那么智慧。

  汤敏:经济学家投资就赔钱。

  主持人(杨曦):我们还是请教一下范总,还是把注意力放在房地产方面,我听说过有这样的言论,说中国的加息有可能会引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唯一的担忧就是不知道最后一块砖头在哪儿?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也有可能会引爆中国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但是就不知道它什么时候退出,或者是否有退出的可能性,您怎么看呢?

  范伟:最近大家说的比较多的都是货币,可能大家把最后的原因都归到货币,包括房地产涨也归到货币超发。大家想一想货币到底是谁发的?是央行发的吗?因为小川前段说的池子论。我的个人的理解,其实小川行长讲的意思是说我央行外汇储备进来了,但是我央行的责任是把它对冲掉,我已经通过央票各种各样的方法把它对冲了。所以我央行的基础货币并没有投放太多。大家知道货币发行不是央行,是地方发的,商业银行也在法,M2是商业银行发出来的,商业银行的货币又是谁发的呢?其实是我们在座的大家发的,企业也参与了货币发行。货币自然而然有一个市场需求。企业为什么有市场需求呢?我为什么去银行贷款?因为我觉得有一个好的投资项目,所以我去银行申请贷款,我要用于我的扩大再生产。我有了贷款之后按照现在的中国的过去一段时间的商业银行的制度的话,过去它不是授信的,就是不是说我有一个授信,五个亿,我今天一千万我就提一千万,过去的做法是说我五个亿我必须一次给我。五个亿批下后我就用一千万,4.9亿又冲回去,这又变成银行的存款,它拿着又放贷去了。这样企业对货币的需求没有被人为的放大。但是现在银监会已经有新的规定了,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现在规定要实收实付制,就是用多少付多少。这样从机制上可能会减少中国的货币发行的放大效应,会适当的合理的控制。

  我讲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大家把原因都归到是货币发行,但是其实货币发行不是说有一个机构自上而下发出来的,货币发行是因为市场有这个需求,才有那么多的货币被创造出来。现在问题就回到了说你这个需求到底是一个合理的需求吗?你这个投资是一个真的投资吗?你的这个投资是真的有产品创造出来有市场需求,是满足了普通老百姓的需求,我创造了这个产品,我是一个合理的投资项目吗?还是说那个投资项目本身就建立在将来土地要涨价,将来资产要升值?所以这个是核心。也就是说中国的投资机会到底是真的投资机会,还是虚拟的投资机会。如果说中国的投资机会真的是实实在在的投资机会,因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确实有大量的生产需求需要有大量的投资,这个没问题,货币就让它扩张。现在担心的是说央行为什么担心,中央政府为什么担心,它担心你这个投资不是真的投资进去,这个投资本身就是虚的,就是大家炒来炒去,这个时候当然它作为人民政府,人民银行它要控制,不能让它失控。但是关键问题是这个投资项目到底是不是真的投资项目,这个是核心。如果这个东西是虚的,这个循环到某一天终会破的,等破了就来不及了。所以中央政府和央行会担心,它要控制货币发行。但是我要说货币不是央行发出来的,它是大家发出来的。

  主持人(杨曦):您讲到投资对投资的驱动,我们看香港房地产市场一共有多少,也就几十家吧,但是北京的房地产企业在整合以后有很大的数字,还包括一些中小的民营企业,像浙江一些企业在发财致富之后,在制造业道路上受挫之后,马上转投奔向了房地产市场,奔向了煤矿,所以有人打一个比方,房地产经济就是鸦片,煤炭就是可卡因。您同意这样的观点吗,房地产市场为什么会引进这么多资本,从央企到民企?

  范伟:这反过来说中国的投资机会还是偏少,一个说明中国处于财富创造期,那么核心问题财富创造出来干嘛?当然作为生产型企业理论上来讲是扩大再生产。但是现在说中国生产能力过剩,那就不需要扩大再生产,那干嘛呢?买车,买包,这个能买多少呢?最后这个钱要有一个去向,无论从文化上还是历史经验上,房地产是一个比较好的收藏财富的地方,所以大家自然而然觉得这是一个好去向。现在问题就是说你投在房地产里面,还是我刚才前面讲的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就是房地产都这么投进去,房价越来越高,到底是虚拟的还是实在的。这里我认为有实在的地方的,因为中国除了在房地产说话的投资之外,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这几年是大量的,是非常厉害的。我举个简单例子,这个不一定很恰当,上海的现有的存量的民用住宅房可能大概是五亿平方米,如果说上海一年的基础设施的投资,修地铁,修路,环境建设等等,我们假如说是五千个亿的话,如果说把这五千亿的投入全部换算成,这个增值全部体现在住宅里面的话,一个平米就是一千块。就是说上海的如果简单这样来算的话,就是什么都不做,平均的价值可能会增加一千块,这一千块不会全在住宅里面,还会去到其他地方。我就是讲中国房价增长是有实在的基础的,第二个就是人口的集中带来的这个需求,对价值的增长还是有这个实在的基础。把这些基础一算,二算,三算,算了以后和实际房价的涨幅,中间到底有多少是泡沫成分,到底是大家炒出来的,这中间的差距有多大?这个就是风险所在。如果是实实在在有基础的,那么这个房价每年增长个百分之三五,百分之十,可能都是合理的。但是每年房价都在涨30%、50%,这个恐怕是有问题的。

  主持人(杨曦):可能大家都盼着跌10%,5%,您觉得有这种情况吗?

  范伟:我觉得从目前来看跌5%的概率比较小。

  主持人(杨曦):好的,我们再把话筒交给刘冬。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每年年底的时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央行工作会议都会公布关于第二年的广义M2的预计和信贷的预期,但是去年我们没有看到这个数据。

  刘冬:这个我还真没注意。

  主持人(杨曦):不知道汤老师注意到没有?

  范伟:M2增长目标有公布17%,去年可能实际增长20%几,今年没公布。

  主持人(杨曦):当时我发现这个问题我感觉到是不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央行对于现在货币供应量的来源渠道已经做了一个多元化的预测,就不止是来源于银行,包括来自于资本市场,来自于IPO领域,所以不止观察从银行放出的,像刚才范总说的,也不止中央银行一条线放出来的资金量,还有很多来自于更广大领域的资金的涌出,这种量可能不是我们数据里头所能够观测到的,但是会对实体经济,资本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您觉得这方面它的力量,这笔钱的力量大吗,会对我们经济产生多大的影响?

  刘冬:去年中国整个资本市场,因为我们年终做一个报道,也是算过一些数据,比如去年中国整个IPO数量是最大的,IPO的家数是最多的,所以说它的数量在全球也是最大的。一个是货币紧缩以后,它可能会激励一些企业做资本融资,这个数量非常大的。但是这个又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因为我们作为媒体,去年一直在关注中国IPO的一些问题,大家也知道去年创业板开始设立,现在中小板的数值大概是两百亿,创业板大概是一百多家。但是在这么庞大的,说是整个今年,我问了他们投行的老总,今年的像创业板这块来说大约有三百多家,今年整个可能是直接融资的可能没去年高,因为去年有大的企业上市。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关注的比较多的就是上市公司的一个质量的问题。所以说为什么,像去年虽然说我刚才说了1.7万亿整个市值的消失,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其实是对小企业,去年是一个非常疯狂的炒作,其实也是大家没有投资渠道,一个是进入股市,一个是进入楼市,楼市去年大家都看到了,也是一个压压不住,还有一个就是小型公司的炒作。

  主持人(杨曦):中小企业,包括创业板。

  刘冬:对。所以现在正在经历一个非常痛苦的回归估值的过程当中,所以最近我看小企业跌的非常厉害。还有一些在上市公司中的造假行为,我们去年在三四月份,我下面一个记者我们一起报道了一家企业,就是苏州的一家企业,马上挂牌,挂牌前夜我们报道了它的一些造假情况,这个就直接导致这个企业停盘。就是说导致了这样一个,其实是从道德层面上的问题,就说大量的造假的公司,也不能说大量。

  主持人(杨曦):刘冬讲的很客气,那么在制度层面呢?

  刘冬: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层面喊了好多年,我从十年前开始报道资本市场,一直到现在,的确经历了很多很多进步,看着制度一步一步完善,当然与国外的制度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它毕竟还是在进步。所以说在这样的,因为我们是作为媒体,所以说我们主要是关注,就是找一些问题所在。

  主持人(杨曦):抱着一种审视的目光去看待一些事物。

  刘冬:对。现在说中国到了美国这样一种阶段,现在有两千多家企业上市,达到一万家大概要多长时间,可能跟美国一样,但是要快于美国。所以在以后大的发展过程中,我觉得还是会产生很多很多问题。因为像去年大概比例大概是70%,现在好的企业都上了,有些差的企业也挤的,因为我作为媒体我经常会观察有些企业它提出上市,甚至是在有些PE公司的大力协助下造假的情况估计会越来越多。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就是我作为媒体的角色,可能以后这样的任务越来越重。因为今天上午我听了布什先生和龙部长在讲,布什先生在讲他美国治理的一些经验,其实我前面看过他的博客,说的挺有意思的,就是美国社会制度为什么一直比较平稳,包括进入资本市场,因为它有三个人的存在,一个是上帝,一个是警察,还有一个是记者。因为上帝是代表宗教信仰,这个在中国往往是缺失的。警察是属于法律范畴,但是中国在这方面是在建立之中的。记者我们感觉到我们逐渐强大,但是我们感觉这种强大还显得有些无力。所以我们在整个涉及到中国资本市场,金融领域的暴涨过程中,我们虽然往往显得很自由,但是往往显得不自由。所以报道一些企业或者一个制度的提出,还是受到很多很多的限制,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主持人(杨曦):请张晓东继续分享2011年对资本市场的观点。

  张晓东:现在大家关心涨还是跌,几个星期前一个官员跟我一起聊,就是怎么把钱引入资本市场,我说市场一个是房价,一个是物价,一个是股价。当我们把物价和房价掐住的话,股市作为虚拟经济它不可能涨。所以政府领导人希望把物价、房价卡住,股市还继续涨,这个根本不可能。所以说大的环境情况下,我就看不出大的基本面怎么样。

  主持人(杨曦):为什么钱会像一些比如大蒜,苹果这样的领域流,而不像企业流呢,您觉得原因在哪儿?

  张晓东:大蒜也是专门做大蒜这部分人,股市也有钱进来,做其他做实业的也有钱。像09年股市大涨,就是以前一些做实业的进来。还有艺术品。

  主持人(杨曦):您觉得中国股市还是资金推动型的市场在目前落说?

  张晓东:它没那么简单。从我们专业投资者来说,他是看有多少收益和多少风险他看进不进,现在流入股市的钱有很多钱,所以人家要看有多少收益。所以它是一个变量。

  主持人(杨曦):包括2011年中国股市还是相对来说不太乐观。

  张晓东:刚才汤敏提到了,国家怎么提通胀,像上半年比较高,到下半年比较好一点,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对付通胀的措施,但是我看难。我觉得今年不可能低,后年也不可能低。

  主持人(杨曦):从今年开始算五年之内,就是整个“十二五”期间呗。

  张晓东:以前的价格太地,像用于工业的土地,现在电煤都是卡着的,包括农产品,现在农民种的粮食翻一倍我都不觉得贵。农产品价格太低,农产品价格应该涨。所以整个来说通胀低不下来,尽管说通胀下半年跌的时候,我们现在很多生产要素被卡住的,低的时候它的价格肯定又高上去了。

  主持人(杨曦):接着张晓东的话说,通胀预期非常高起,农产品价格也好,资源类的,也有人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源类股,农产品股会有好的表现,您认同吗?

  张晓东:这个东西要看股价涨的情况,因为这个涨不涨取决于未来的预期在不在里头,所以我们讲股价变动的原因这些东西有没有反映在股价里面。如果跟预期一样,超过预期涨,低于预期跌。

  主持人(杨曦):大家已经有预期了,往往有预期利好出尽的时候就是利空到来的时候。

  张晓东:有时候四五个点,可能认为市场是负面,政府可能就干预了。

  主持人(杨曦):最后想请各位嘉宾在货币收紧情况下,又稳健的情况下我们的经济走势会怎么样?我们的投资人,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应该把投资放在哪些领域?

  汤敏:关于投资这部分我不懂,特别想听各位支招,我们投资去。但是从经济角度来说,上半年的比较偏紧的货币政策,下半年是不是一定还是坚持,我觉得还得看下半年的形势。所以我们应该把今年的整个经济形势分成两半来看,不要过早的下一个结论。

  范伟:短期的确实看不清楚,因为曾经有一次碰到高盛的一个中国人,但是他是管着高盛全球交易的,他说中国的状况已经超出了他的智力范围。所以高盛毫不犹豫去养猪了。所以我也是一样,对短期真的是看不清楚。但是我想有一点我可以看的很清楚,我相信13亿的中国收入水平未来几年都会比较快的增长。然后这个比较快的增长就会带来大量的中国的巨无霸的公司。

  主持人(杨曦):您说的巨无霸是指经营上的?

  范伟:经营上的。我意思是说建立在13亿中国人富裕起来之后,这个作为基础一定会有很多巨无霸的公司在中国产生。

  刘冬:要说今年,因为上午我听了一下龙部长的讲话,因为我是建议大家,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千万不要把钱放在银行里面,因为龙部长说他要把钱放到银行里,这个是绝对不行的。因为我们前一段做了一组报道,就讲我们整个失灵,就是偏股的基金公司还没跑高CPI的数据,就是整体的。但是我是建议,特别是中小者你们的投资理财的方式,就是说最好还是去买基金,因为心里还是踏实一点。至于买哪只基金还是你们自己选择,买国海的也行。

  张晓东:听了觉得大家挺迷茫的,都看不清,我觉得这次活动参加的值,每次迷茫的时候,我认为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主持人(杨曦):您在这儿不妨给大家更加明确一些,您觉得您对于国海富兰克林过去的业绩满意吗,对未来有什么描绘呢?

  张晓东:我们对未来总是审慎乐观的。

  主持人(杨曦):好,谢谢台上的四位对话嘉宾,与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的确能够感觉到各位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相对来说还是持乐观的态度。本场主题对话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旻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