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聘淡季,基金业却人才涌动。“孙建波的身价至少涨到500万了!”,“王亚伟就更不用说,身价早上千万!”……
“今年金融公司的招聘量非常大!跟往年也不同,尤其是有经验的基金经理需求太大了!”猎头顾问们几乎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样感叹地说道。在招聘淡季,基金经理的人员流动也没有减少。
而猎头公司收取的中介费为25%~33%,也就是说,如果挖到一个“王亚伟”,就赚300万!
现状 渔利挖角市场 猎头公司淡季业务翻倍 尽管目前是招聘淡季,但猎头公司的“寻猎”目标却没有减少。在这些目标中,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基金经理最受欢迎。一名基金经理动辄几百万的年薪,一百名基金经理加起来就达到上亿。随着基金业人员流动增加,基金经理薪酬水涨船高,这个“人才市场”也越发诱人。
基金经理需求“扩容” 2010年,新基金发行了147只。公募基金的扩容,使得基金经理的需求相应增大,其中有经验的基金经理(指有3年以上管理基金经验)需求最大。
“发行新基金已成了我们工作的常态化。”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但扩容的同时,基金公司的核心人力资源基金经理,明显跟不上扩容的速度。
“往年年底到春节前,对基金经理的需求在减少,但今年只多不少。”尚贤达猎头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月2月中旬,接受委托正在寻猎中的基金公司职位有:基金经理职位需求11个;研究分析职位需求9个;投资总监/经理类职位需求4个;另外还有其他职能性职位等。
上述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一倍。实际上,每年2月底或3月初,招聘的旺季才算真正到来。
尽管现在是淡季,但润唐猎头的小李很忙。
记者看到,作为金融猎头公司的员工,小李忙于两项工作,一是客户需求量大,不得不忙着两头联系,为买家、卖家牵线搭桥。因为是猎头行为,要找到卖方合适的人选往往很费一番功夫;二是行业竞争加大,工作比往年压力明显加大。虽然需求仍然很大,但要完成公司的目标,需要付出比往年更大的努力。
现在对于猎头公司来讲,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积累基金经理、分析师的数据库,现在小李能够叫上名字的基金经理、分析师就有很多,对于基金行业的熟悉程度已不输于行业内人士。
不仅仅是基金市场的扩容需要越来越多的“熟手”,记者统计后发现,当初同一时期成立的基金公司,有的发展成了千亿规模,有的还在生存线上挣扎,有的设立晚,但发展速度快,已经进入行业的第二梯队,这样必然引起人才的流动。
“发展速度慢,经营差的那家基金公司的人员流动很大,高管、投研总监和基金经理的屁股还没有坐稳,就要么决定走人,要么被走人;发展速度快的那家基金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其投研人员已从前年的10人扩充到近30人。”小李高兴地说,其中有三人都是他推荐成功的。
业绩排名关乎身价 从有关数据看,2010年发生的基金经理变更事项近400人次,基金经理离职事件近200起。基金从业人员年轻化的趋势比较明显,很多研究员从业经验只有2~3年,很多基金经理也只有30岁左右,甚至有的不到30岁。
根据尚贤达猎头的客户跟踪记录,目前基金公司年度平均人才流动率约为12%~20%;基金经理在最近雇主平均任职年限约1.65年,基金经理的流动呈加速趋势。
“去年(2010年)一共做了十几单基金经理跳槽的业务。但这些大部分都是只有两、三年经验的基金经理,有经验的基金经理肯定是非常抢手的。”北京某大型猎头公司一金融项目总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
记者在某家猎头公司看到,一家中等规模的基金公司提出的寻猎目标是:要在基金规模前十大的基金公司中任职的;过往具备良好、稳定的业绩表现,并且这些业绩可以查验;有比较深厚的行业经验等等。
上述项目总监说,在他们那里,大型基金公司寻猎的比较多,要挖到有经验的基金经理,给出的薪酬肯定是很诱人的,一般都会翻番,不含奖金,工资一般都能给到百万以上。
“基金业绩年底的排名,排名靠前的基金经理身价都会高一些,像王亚伟这样的身价都是上千万,孙建波现在的身价也至少在500万以上了。”上述项目总监说道。
“所以,每年年初都是基金公司、券商最忙的时候。如果自己公司有哪些业绩做得好、能上榜的,公司往往会非常紧张,因为来挖角的会非常多。但身价太高的,比如像王亚伟,基金公司也挖不起。”
新闻链接 中介费:基金经理年薪的三成 一名基金经理动辄几百万的年薪,一百名基金经理加起来就达到上亿,同时基金经理需求逐年上升,年薪也是水涨船高。对于这个逐年增长的市场,尽管猎头公司早已“垂涎三尺”,却也有些“望梅止渴”。
谈起这个大市场,某家大型猎头公司的项目总监对记者浅浅一笑到:“市场倒是大,猎头公司现在还只能分到大约20%的羹。”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0年,公募基金行业有600名基金经理,其中有120人变动,每年的变动保守估计有20%增长,猎头公司基金经理招聘上大约占到20%,不会超过25%,并且一般是按候选人年薪的25%~33%收费。”
“所以,算下来目前整个猎头行业在这个市场上,能分到的就是在一千万左右。”
他还坦言:“公募基金这个圈子比较窄,业绩又是透明的,基金经理之间也互相认识,所以熟人推荐得更多一些。2010年我们做的都是基金经理经验不太多的项目,大概有十几单,月薪大约在两、三万(不含奖金)。”
“随着公募基金的扩容,基金经理变动的常态化,未来几年时间,这个市场,猎头将会渗入更多,诱惑还是很大的。”他最后说道。
从记者了解来看,随着每年人员变动增长,基金经理年薪一年年地水涨船高,猎头公司在这当中的市场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尽管,猎头在基金经理招聘市场上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份额,但国内某大型猎头公司告诉记者,猎头公司为企业的人才升级,提供了直接、高效和专业的渠道;为优秀人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人尽其才的发展机会;为行业人才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也是大势所趋。
一边是猎头描绘的广阔市场,一边却是基金公司的“头痛”:在业绩为王、竞争日益激烈的基金行业,对人才的急切渴求已不言而喻。然而,基金公司挖到一个有经验的基金经理往往要付出高价,不仅要开出高昂年薪吸引基金经理,同时给猎头公司也是一笔不小的中介费用。
基金公司挖到一位200万年薪的基金经理,给猎头的费用就可以达到约60万;如果是一位500万年薪的资深基金经理,给猎头的费用甚至能高达150万。
照此来看,基金经理每年变动的这个市场不仅藏诱人的大蛋糕,而且现在分羹不多的猎头也是梦寐以求。
案例 “挖人”路线图去向私募多 正如一个猎头顾问所说:“现在有经验的基金经理这么抢手,身价能达到几百上千万,这还是市场炒起来的。因为这样的人才在公募界已经越来越少了。”
从离职数据中可以发现,多数主动离职者是有一定资历和经验的老基金经理,而这些基金经理中的不少资深人士在离开之后都选择了进入私募行业。
“进入私募行业是正常的现象,毕竟公募基金的确存在着许多体制上的束缚。”不少公募人士在离开时通常都以此作为理由。但事实上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原因,比如去年不时传出地“大佬被查”消息。
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和一位离开公募界往私募界发展的基金经理聊天时,他说道:“在私募发展的早期,很难想象会形成大范围的人员向其流动的情况,毕竟其行业地位很低,风险也很大。但去年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的是从业人员离开公募,离开券商,流向私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私募基金规模大了,养得起人了,其提供的待遇可以逐步形成与公募基金的竞争性。”
去年上海某私募基金,从初期的5亿元规模,短期一年就发展到30亿元左右。而且私募的投资收益率在去年超过很多公募基金,特别是几家优秀的私募基金,而其收益提成的模式将能够为其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薪酬待遇。小李认为,2011年这种人员流动会更大。
正如猎头公司所说:“公募基金这个圈子比较窄,业绩又是透明的,之间也互相认识,熟人之间的推荐更多一些,猎头在这个市场上占的份额并不多。”所以在猎头公司来看,能促成有经验的基金经理跳槽成功的有以下两种比较典型的情况。
案例一发展遇瓶颈,寻求职业新突破口 从小李提供的情况看,当进入原公司的中高层存在困难或障碍时,就萌生转入其他公司的意愿,特别是原有公司较为稳定,很难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时,新机会来临,就很容易促成这样的流动。
记者了解到,去年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刚刚设立,产品还没有发,就吸引一家公司的基金经理带着一帮投研人员加盟。显然,待遇上很难与原有基金公司相比,但其提供的发展空间,和决策上的空间,仍然吸引这些有经验人员的加入。
据了解,这种情况较多,属于新基金挖角老基金,吸引力就在于提供好的职位。
案例二公司内斗加速流失 还有这样的案例,某基金经理从原基金跳到另一家基金公司,原因在于公司内部的矛盾或者斗争。
“这是国内基金业的通病。这种通病应该归于制度造成的。由于我们在基金设立上存在行政垄断,导致基金业的经营很难说有多大功劳是属于基金管理人员的,更多是谁有能力坐在那样的位置。于是斗争是行业内的正常现象。”一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去年很多案例就是这样发生的,如北京某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的变更都事发突然,显示出管理层的矛盾对立。上海、深圳也都有这种情况。
“如果我们的基金还是行政审批为主,这种管理矛盾导致的对立形成的人员流动就不会停止。这值得我们的监管机构深思。”某基金公司高管向记者说道。
不过,作为猎头公司,显然不会这样考虑,有更多的人员流动才是他们更愿意看到的。
记者手记 基金经理流动不再大惊小怪 以往大家都普遍认为,基金经理人员流动主要发生在特定时期,不过近年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市场人员流动日益常态化。
很多公司在年终奖金的发放上,设置了很多考虑因素,从而希望对人员流动有所影响,但随着人员流动的常态化,基金公司都习以为常,开始更多从制度上,从日常考核上进行人员管理。记者了解到的猎头公司的几个成功交易案例,就基本没有很强的时间特征。
猎头某员工谈到自己从事的工作时,认为越来越辛苦,竞争压力加大。他最初进入猎头行业时,为数不多的几家外资猎头公司主导这个市场,现在金融猎头类公司已经遍地开花,虽然粥不少,但争抢的僧也多,其实比以前难做了。
基金经理流动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是一个热门话题,因为人员的流动与行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对于处于朝阳期的证券行业,特别是基金市场,这种流动性将随着证券行业逐步成熟而走向稳定。
在此,我们要考虑的是基金公司如何通过合理的考核机制来留住人才,让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对监管部门来讲,是如何让人员流动更加合理,而不要损害投资者的基本利益。
深度 基金经理:跳槽不仅仅是薪酬的事 直接融资规模创新高,基金公司产品多元化扩张,都给证券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整个市场需要对人才的要求也比初期更高。
基金经理跳槽,或者是被其他基金公司高薪挖角,或者是出于个人的职业前景考虑跳槽。记者发现,证券行业经历了20年的发展,给很多从业人员带来了很好的薪酬待遇,然而他们在后期的职业选择中,有些已经逐步淡化了对薪酬的要求,逐步转向对发展空间的考虑。
行业发展快人才供需失衡 “包含公募基金在内,证券行业的人员流动性最大!”这是猎头从业人员的普遍感受。
为何出现这样的情景?
虽然证券行业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但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减慢,从2009年的股市快速反弹,到2010年的直接融资规模创新高,都给证券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发展机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比初期更高。
北京某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最近他们正在某家猎头公司招聘基金经理。提出的要求是:“过往所管理产品的规模,要求达到10亿以上;过往具备良好的、稳定的业绩表现;具备数理分析能力、财务分析能力、政策和宏观分析能力、行业分析能力,对实时信息具有强烈敏感性和敏锐的判断力;相对独立性:心理素质好,能承受强大的压力,并能在压力下保持冷静;能相对独立地进行调研、分析和操盘决策;有优秀的团队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良好的社会资源;最后要在监管机构无不良记录。”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基金公司的产品多元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进行设计、管理;还有一些创新业务逐步成为发展重点,如股指期货的套利交易,这些业务的开展都需要基本的人员配置。由此决定了有经验的基金经理成为各方需求上的焦点。
“总量上的供求不平衡,导致基金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某资深基金研究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
薪酬不再是唯一目标 2010年,基金业绩排名的巨变,这显示出投研人员不稳定已成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原因之一。数据也显示出,投研人员频繁变动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业绩往往波动较大。
而基金经理被其他基金公司高薪挖角,或者是出于个人的职业前景考虑跳槽,每年变动的人数在增长,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基金投研团队的更不稳定。
“基金经理过度流失,公司的理念,系统化培育迟迟不能成形,但却在市场不断挖角招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高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前不久,在猎头圈流传着这样一件事情,广东某大型基金公司不惜百万重金,与某猎头公司签订“不挖人”的协议。可见,人才流失是基金公司最大的“痛”。
敏锐猎头的项目总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与他们合作的基金公司,基本上彼此都会签订这样一个协议:“猎头在合同期内不能有合作的基金公司员工"挖人"”,合同期一般是一年。
记者在与北京某基金公司总经理聊天时,他向记者表示:“其实公募基金的人才流动属于正常现象,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这个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人才的频繁流动说明这个行业依旧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两年各大管理公司都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内生性增长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不少公司还加强了内部激励机制,有理由相信这种人才流动过于频繁的现象会逐渐减少。”
从小李这两年经手的基金经理跳槽案例看,基本都是薪酬决定人员走向。但记者深入了解后,发现我国证券行业经历了20年的发展,给很多从业人员带来了很好的薪酬待遇,然而他们在后期的职业选择中,有些已经逐步淡化了对薪酬的要求,逐步转向对发展空间的考虑。
沪上某基金经理去年跳槽到北京某基金公司做投资总监,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每个发展阶段的需求不一样,以前做基金经理是"纯技术"活儿,现在不仅是技术活儿,还有管理,这就是我现在这个阶段所需要积累的。”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王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