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基金产品 > 私募基金 > 私募动态

私募产品创新:千亿时代求变之道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1年02月28日11:04

  贾华斐

  当一些私募大佬云集开会的时候,你有可能产生一丝“这是一群公募基金经理在畅谈投资”的困惑。这是国内基金行业的一个特点——由于公募基金行业的起步早于私募,目前阳光私募行业中的领军人物,很多都是来自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

  在很大程度上,

他们的投资思想来自公募行业的历练,发源于国内单边做多的股票市场。较为类似的背景,使得困扰公募行业的产品同质化问题,同样成为了更为年轻的私募行业的苦恼,尤其是在私募行业发展到千亿规模之后,“求变”也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命题。在2月25日由国金证券和央视共同举办的2011年中国私募基金年会中,“创新”作为一个重要的命题被讨论。

  策略同质

  与公募相比,私募产品分为股权型、结构型、管理型等多个类型,目前的阳光私募行业多为管理型产品。而着重于股权投资的PE、VC等私募基金往往直接投资于一级市场。

  二级市场的私募通常有一个成功的过程,对于已经在公募行业取得知名度的明星基金经理而言,他转作私募时在渠道、客户认同等方面有不错的基础,往往可以直接发主动管理型的产品,但对于一些非公募出身的私募,他们的道路可能稍显曲折。

  北京盈融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湘军就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由于结构化产品更容易受到渠道的认可,在渠道建立之初,先做结构化,获得客户认可之后,再尝试一些主动管理型的产品。

  听起来,私募的种类有很多,为什么还会产生同质化问题?“核心不在于是管理型或结构型,而在于策略。”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路强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现有的阳光私募无法从策略上分开,与公募基金,以及同类产品相比,区别只是时点、品种或者仓位更为灵活,这或许使它在波动时的表现更好,但并不能改变同质化的命运。

  这或许是中国与海外私募基金间最大的差别。“索罗斯基金、复兴科技等基金都有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同时有不同的研究流程,只有做到很专,你在某个领域才会成为真正的领袖。”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副院长朱宁表示。

  譬如文艺复兴基金管理人James Simons采取的就是量化投资,曾为著名数学系教授的他通过数学模型来管理投资,在国内的阳光私募中,这一投资策略尚属空白。

  期待对冲

  在业内人士看来,解决产品创新问题的最大希望则在于对冲基金。只有做空机制真正在私募领域内实施,多样化的投资风格才能成为现实。

  但在这点上,不仅目前国内实现对冲的渠道较为单一,除了商品期货外,金融类的对冲工具主要为标的沪深300指数的期货合约。而且,以信托为渠道发行的阳光私募账户至今无法向中金所申请开户交易股指期货。

  这使得发展一个中国式的对冲基金行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朱宁指出,国内至少还有三个地方需要成熟,包括投资者的成熟、产品标的的成熟和立法、监管及私募基金的社会态度上的成熟。

  在产品上,海外的可转债、公司债、期指期权和各个股票的期权都是一些非常巨大的市场,这些都是结构化产品通过套保实现保本,以及金融工程更多地在投资中运用的市场。目前国内却尚不成熟。

  

(责任编辑:王旻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