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的证券私募基金规模爆发式地迈入了千亿元规模,但自2004年起步至今的7年间,这一行业一直处在监管“真空”的“野蛮生长”状态,没有束缚的环境造就了千亿规模的私募基金。
近日,备受关注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其征求意见稿
已于今年1月中旬出台,向业内广泛征求意见,其中就包括拓宽了监管的涵盖范围,将私募基金纳入监管。对于私募基金的规范与监管已迫在眉睫,而同时产品日趋同质化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私募基金的拓荒步伐。纳入监管规范成长 保护投资者利益
对于千亿元的规模,私募基金的管理者们认为这对行业来说也仅是刚破土的“新芽”。
“有时候一两只大型公募基金产品的募集量就已轻松超过我们私募基金整个行业的的规模。”一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大大小小200多家私募基金公司,1000多个阳光私募产品;另据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底,非结构化私募基金产品数量已经超过600家,管理人约300家,私募基金已经成为如今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私募基金只能以资本为依靠,行业中也存在着鱼目混杂的现象,这就使得通过立法来规范行业成为当务之急。尽管有着不同的角色和立场,但在原证监会主席周道炯和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泰山看来,对于投资人利益的保护是最重要的,“能够充分地保护投资人利益是最重要的利益,如果这个行业能充分保护投资人利益,行业发展的基础就非常的扎实,”莫泰山在出席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和国金证券联合主办的“中国私募基金年会2011”上表示。他同时还指出,对于刚刚萌芽的私募行业来说,“规范”有利于建立行业的公信力,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对于投资者关注的阳光私募的透明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前私募基金的透明度要高于公募基金,因为私募基金的投资者是范围有限的一批人群,而这些投资者应该享受到比公募基金投资者面对着更多的信息。”不过,他还建议面对小众人群,私募基金披露信息的范围越广越好,诸如年报、半年报、月报、周报等。
新《基金法》获名分 牌照困扰或促合伙制
一份《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于1月中旬下发给了监管部门和基金公司,这份草案涉及的相关条文终于给予了私募“合法化”的地位,加速了其“阳光化”进程。但是在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交流中牌照问题还是困扰私募的一大问题。
在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开或者非公开募集资金,运用所募集资金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进行证券投资活动,适用本法。”另外,在第十章“非公开募集基金的特别规定”中也涉及了对于私募基金的监管与规范。
除了给予私募基金以合法地位,并采用备案制形式进行监管,草案还对于私募基金的具体组织形式进行了规范。根据草案,将私募基金分为契约型、公司型和合伙型三种组织形式。在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对于之前备受关注的牌照问题并未涉及。据介绍,自2009年信托账号暂停开户以来,至今未获开放,牌照问题成了私募基金的一大困扰,因为私募基金无论发结构化产品还是发阳光私募,开户的决定权都在信托手中。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宁也指出,备案制更多的是为了了解消息,而非监管,备案不等于发牌。
在私募基金年会上,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继武亦由此感言“私募基金的发展一大瓶颈就是开户”,他同时还表示出了对于合伙制的兴趣。对此,北京格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可兴也认为,未来私募基金的主流形式会是合伙制。他表示,私募基金一旦获得法律认可几种组织形态都会有发展,那么目前契约型也就是信托型的主流模式地位可能会受到冲击,如果信托依然不能在中登公司开户的话,有限合伙制会有长足的发展。如果中登公司放开信托开户,信托模式还是会占主流,因为它的成本最低。而这其中,随着基金法修改的进程,未来各种形式的私募基金在税收方面有望得到相同待遇,这样合伙制私募基金才会得到大力的发展。未来合伙制会成为私募基金的主流形式。
不过,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路强也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针对二级市场的基金型最好的方式是信托型,因为二级市场需要有最频繁的交易,如果是有限合伙的基金和公司型的基金则可能会经常进行退伙、入伙、清算,退股、入股、清算。
工具、策略趋同 产品同质化束缚发展
除了需要给予监管,私募基金的产品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从目前市场上的情况来看,尽管表面上看私募有的发医药,有的发电子,有的发高端制造,貌似产品比较丰富,但随着资金规模的扩大,私募基金的盈利模式、操盘模式、投资风格等都在朝着同质化发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私募基金的“拓荒”之势。
路强认为同质化的核心在于策略的趋同,“为什么现在大家拼规模,因为无法从策略上分开,如果策略相同的话,它只能解决时点和仓位的问题,没有其它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只不过因为在信托的方式下,使得产品比公募基金更灵活,在仓位、品种、风控上更灵活一些,但还是逃脱不了同质化的命运。”他指出,“私募基金产品首先要多元化,对冲基金强调的是绝对收益,怎样控制风险,带来绝对收益,这是需要手段的,可是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确实缺乏这样的手段,即便是股指期货开始了,包括私募基金参与股指期货还在讨论中,即便有这个手段,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多数采取套期保值的手段。其实整个阳光私募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加州大学金融系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则表示,只有在投资者、投资标的和监管都成熟时,私募基金可能才能出现真正多元化或差异化的产品。而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则表示,突破同质化瓶颈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投资工具的丰富,即在丰富的投资工具支持下的多元化和领先投资策略。
尽管私募基金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对于私募基金的未来,行业人士仍是普遍看好。周道炯就很有信心地表示:“何止千亿,将来随着法律出台,在三五年以后恐怕就是万亿了。”